股票学习网

股票学习网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江淮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前景)

2023-06-04 08:44分类:炒股技巧 阅读:

安徽位于我国中东部,2021年GDP42959亿,排在全国第11位。但是安徽作为一个省份的历史并不太长,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

清朝初年,安徽从江南省中分出,以安庆和徽州两府的首字而得名安徽,因是古皖国的旧址,所以简称“皖”。

安徽地理条件比较优越,是西部地区与长三角联系的纽带,境内有长江和淮河两大水系,将全省自然分为三部分。

淮北地区是平原,江淮之间水系纵横、丘陵起伏,皖南地区山川秀美。长江在安徽境内有416公里,淮河有430公里,境内湖泊众多,800平方公里的巢湖,是全国第5大淡水湖。

安徽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4.01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是我国人口较多的省份。

安徽共辖16个地级市,分别是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马鞍山、芜湖、宣城、铜陵、池州、安庆、黄山,其中省会位于合肥市。

安徽原本是个农业大省,这几年随着长三角工业经济的崛起,安徽也积极融入到长三角之中,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连续多年增幅排在全国前列,未来有望超过上海,跻身全国十强省份行列。

长三角的目标是要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安徽各城市如何才能积极融入其中,为长三角的发展贡献安徽力量呢?唯有提高各城市的实力,扩大城区规模,最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

为此,安徽也提出了具体目标,将建1个特大城市、1个Ⅰ型大城市、12个Ⅱ型大城市,下面就来看看哪些城市能上榜呢?

1个特大城市:合肥。合肥原本不是安徽的省会,建国初期才从安庆迁移至合肥,跟郑州、石家庄一样,合肥也是一座后起的城市。

原本合肥的规模并不大,但是随着安徽连续多年经济保持高增长,合肥的城市规模也迅速扩张。

不过在2021年国家公布的14个特大城市名单中,合肥并不在其中。这里面还闹了一次乌龙事件,就是在国家名单公布之前,合肥官宣称自己的城区人口超过500万,跻身特大城市的行列。

结果国家名单公布之后,合肥并未入围,还就此提出异议,后来才知道合肥的统计口径错误。不过经修订之后,合肥的城区人口距离特大城市也只差几万人。

按理说,经过一年的增长,合肥已经达到了特大城市规模。不过有了上次的自封特大城市事件后,合肥也低调了很多。

不管如何,合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安徽底子本来就不厚,再加上合肥并不是老牌省会城市,而且合肥的定位也不高,并不是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这对于城市扩张来说,都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其实特大城市对于合肥来说,并不是最终目标,合肥已经提出了争创国家中心城市,成为长三角西翼的中心城市,这就需要合肥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

1个Ⅰ型大城市:芜湖。在中西部省份,提出要建成Ⅰ型大城市的并不多,毕竟苏州目前也只是Ⅰ型大城市。

不过芜湖在安徽的地位是比较特殊的,是唯一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芜湖还有一个特点,是一座位于长江南岸的城市。

合肥并不临江,后来为了临江拆分了巢湖,但是市区距离长江依然很远。芜湖则是正儿八经的临江城市,位于长江南岸的好处就在于与长三角的联系更加便捷,没有长江的阻隔。

芜湖有着重要的港口功能,在历史上就一直是以工商业发达而著称,如今也是安徽第二强的地市。

芜湖的城市基础比较好、公共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工业很强,这些都是建成Ⅰ型大城市的重要支撑。

不过芜湖有一个指标并不是太理想,就是常住人口太少,只有364万,在安徽排第8位,这是芜湖最大的短板。因为Ⅰ型大城市的城区人口就要达到300万,这样芜湖全市都将城市化,这个难度还是很大的。

12个Ⅱ型大城市:蚌埠、马鞍山、铜陵、宣城、滁州、阜阳、六安、亳州、淮南、淮北、安庆、宿州。

这里面实力比较强的是阜阳,也争取过副中心城市,不过暂未成功。还有蚌埠、淮南都已经是大城市规模了。

铜陵、宣城、亳州,这3个地级市距离门槛比较远,首先是经济总量不高,其次是现有城区规模不大,建成大城市难度比较大。

剩余的6个城市,目前基本已经达到中等城市规模,冲刺一下建成大城市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安徽一共有16个地级市,建成1个特大城市、1个Ⅰ型大城市、12个Ⅱ型大城市,就是说还有2个地级市落选,这就是黄山和池州。

黄山是一座知名的旅游城市,这种地方一般GDP都不会太高,以第三产业为主,环境比较优美,但是缺乏工业支撑,聚集人口难度就很大。

池州规模太小,总人口只有130余万,目前还是小城市规模,GDP也刚过千亿。

所以池州和黄山,只能继续维持小城市的规模了。

自2004年首次提出“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至今已有17年,这期间中央多次专题讨论中部地区发展。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发展格局中,中部地区承担着怎样的重任?有哪些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挖掘?为此,《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专访了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原所长肖金成。

 

《经济》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再提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有何要义?

 

肖金成:中部六省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意义重大。国内大循环主要是扩大国内市场,中部地区具有很大潜力。首先,中部地区消费潜力巨大,消费水平高。其次,劳动力丰富。我国劳动力过剩时代已经过去,现在供求基本平衡,劳动力丰富成为中部很大的优势,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部地区聚集,进而推动城市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个别地区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城市经济也将实现高质量发展。第三,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贯北”,处于交通枢纽的位置。过去认为中部地区地处内陆,对外开放不占优势,现在这种区位劣势正在转变。武汉“九省通衢”,是长江经济带和京广京哈南北大通道的交汇点,发展潜力巨大;郑州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米字形交通体系,使郑州市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总体来看,湖北、湖南、河南三省位于京广交通线上,京广经济带被称为“中国的脊梁”,“十四五”时期定会集中发力;安徽已被纳入长三角经济区,江西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山西与京津冀联系很密切,未来也将融入环渤海经济区。可以说,“十四五”时期,随着新发展格局的确立,中部每个省都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当然也会承担更大的责任。

 

《经济》:此次中央部署中部地区发展,提出六个“着力”,要求“绿色崛起”。在您看来,中部地区实现“绿色崛起”的抓手和重点是什么?

 

肖金成:“绿色崛起”主要是产业方面。中部地区地势比较平坦,过去以农业为主,是小麦、水稻的主产区,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地。但是,未来经济发展还是要靠工业,中部地区应主要发展制造业,制造业有三大特点,第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丰富的劳动力;第二,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有技术支撑;第三,也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资金需求较大。制造业本身也是一个绿色产业,不需消耗大量资源,也没有太多排放,对生态环境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城镇化本身就是绿色的,大量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后,有利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农民人均建设用地比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大几倍,中部很多山区像大别山、罗霄山、太行山、中条山等,还居住大量人口,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山区人口会相应减少,生活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也能得到充分保护。总而言之,中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对绿色发展非常有利。

 

《经济》:2020年中部六省名义GDP为22.2万亿元,为全国名义GDP增长贡献了21.9%,中部各省发展基础良好,下一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在实现增长的同时提质增效?

 

肖金成:第一,产业结构要升级。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来说,一产比重较大,二产和三产比重需要提高,产业结构的提升将带来效率的提高,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城市要高质量发展。现在中部地区的城市和城镇饱受诟病,除武汉外,大部分省会城市规模都不大,但首位度比较高,说明二级城市规模比较小,二级城市要和省会城市互相协调,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此外,中部地区的城市规模虽然不大,但数量较多,已形成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功能也会加强、质量得到提高,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第三,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中部地区很多县域以农业为主,由于人口多、人均土地少、人均收入低,乡村振兴遇到很大的难题。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人口转移到城市,留在农村的人口收入也将得到明显提高。

 

《经济》:当前掣肘中部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在哪?应该如何把握政策推进节奏?

 

肖金成:中部地区属于粮食主产区,是农业生产基地,要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占用很大空间,这是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国家新一轮的国土空间规划正在编制,通过划定“三区三线”,“三区”即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三线”即城市城镇发展边界、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城市规模的大小要根据发展的客观趋势来确定,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留有余地。此外,中部地区在土地政策上要有所突破,可推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该政策曾在重庆试点,并取得较大成功。平原地区农村住宅用地较多,随着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人口减少,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严重,很多宅基地已人去房空,通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既能保证农田不减少,也能保障粮食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要让农民自愿地按照政策把弃置不用的宅基地恢复成农田,而不宜强制搞集中居住。有的地方操之过急,意图把农村人口集中起来,扩大农业用地,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引起农民的不满。未来,要通过建设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吸引农民到临近的城镇居住,把分散的宅基地恢复为标准农田,在节约土地的同时,改变农民的居住状态。(《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 张军红 翟晓汀)

https://www.haobaiyou.com

上一篇:涉矿概念股票(涉矿潜力股一览表)

下一篇:集成电路股票 龙头(集成电路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