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股票首页还有002162股票
在征战纳斯达克20年后,新浪即将告别美国资本市场。
7月6日,新浪宣布董事会收到New Wave公司的非约束性私有化要约。后者计划以每股41美元的价格,收购新浪所有已发行普通股。
收到要约前,新浪股价为36.67美元。消息公布后,新浪股价当天大涨超10%,报于40.54美元,逼近要约价格。
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
值得注意的是,试图将新浪收入囊中的New Wave公司并不是“门口的野蛮人”。它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实控人是新浪董事长兼CEO曹国伟。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New Wave公司持有新浪约794万股普通股,占比12.2%,另持有7150股A类优先股,总投票权为58%。
此外,曹国伟个人持有约87.4万股新浪股票。两者相加,曹国伟持股13.5%,投票权高达58.6%。
尽管新浪表示尚未就私有化做出任何决定,但外界普遍认为,对于执掌大权多年、拥有多数投票权的曹国伟而言,顺利完成私有化并不会存在太多变数。
新浪选择在此时退市,有着外部环境的原因: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丑闻爆发之后,空头四处出击,爱奇艺、跟谁学等成为新的猎杀目标,美国股市的不信任情绪日益加剧。
另一方面,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始终对无法获取中国公司审计底稿一事耿耿于怀,其头面人物甚至公开在电视上宣称“不要购买中概股”,更增添了市场的焦虑情绪。
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新浪的股价过去几年间震荡下滑,相比九年前147美元的历史高点已经跌去七成,市值仅有26亿美元。
另一方面,截至第一季度末,新浪持有29亿美元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此外,它仍是微博的第一大股东,持股约45%。按本周二收盘价计算,新浪手中的微博股份价值超过40亿美元。
这或许意味着,新浪如今的股价存在明显低估。而曹国伟利用优势地位,仅以11.8%的溢价就将公司收归麾下,是一笔十分划算的买卖。
不过,从过去两年的业绩来看,新浪面临着营业收入结构单一、增长乏力,利润微薄等多个问题,是资本市场对它并不看好的重要原因。
2018年至今,新浪的净营收始终在四、五亿美元徘徊,未能有明显突破。季度同比增速则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59%,一路下跌至今年第一季度的-8%,已经进入萎缩区间。
不过,与营收规模相比,更令人担忧的是新浪的营收结构。
从收入类型来看,新浪的营收分为广告收入和非广告收入,后者主要包括增值服务、金融科技等业务。
尽管新浪一直在努力挖掘广告之外的收入增长点,但时至今日成效不大。过去两年半,广告收入在新浪净营收中的占比长期在80%以上。
另一方面,非广告营收的规模始终在1亿美元上下波动,难以撑起整个公司。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广告收入下滑明显,非广告营收的占比才提高到了30%。
未来几个季度,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广告主的投放势必收缩,对新浪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造成影响;而直播、短视频等新的广告形态,也让新浪和微博的广告收入增长承受了越来越大压力。
除了长期被人诟病的广告依赖症外,新浪与子公司微博还存在着收入倒挂的问题。
在财报中,新浪将营收划分为“门户”(包括广告和金融科技)和“微博”(包括广告与营销服务、增值服务)两大部分。时至今日,微博早已成为整个公司的收入支柱,而门户业务日渐式微。
2018年至今,门户业务为新浪贡献了25%~30%的营收,每个季度均在1亿美元上下波动。相比之下,公司每季度来自微博的营收大约为4亿美元。
除了体量远远小于微博业务外,门户业务的毛利润率同样较低。今年第一季度,微博业务的毛利润率高达77%,而非微博业务仅为35%。
不过,得益于商业模式的特殊性,新浪的毛利润率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过去九个季度,新浪的毛利润率在80%左右徘徊。上季度受到疫情拖累有所下滑,但整体上仍然高达66%。
互联网广告是典型的规模经济,因此新浪可以长期保持较高的毛利润率。但在扣除了营销、研发和一般管理费用后,新浪的赚钱能力其实并不算出众。
尽管新浪每个季度能够赚到三、四个亿的毛利润,但由于盘子太小,它的经营利润常常只有数千万美元,好的时候有1亿美元出头;经营利润率约为25%。
而在过去两个季度,这一指标出现了大幅波动。
去年第四季度,由于卷入了一起海外官司,新浪计提了1.26亿美元的一次性诉讼准备金,导致经营利润大幅缩水至不到2000万美元。
到了今年第一季度,新浪的经营利润回升至3080万美元,但相比上年同期的8690万美元仍然下滑约65%。公司在财报中指出,“疫情导致的费用缩减,并不能完全抵消营收所受到的负面影响”。
净利润更能反映出新浪真实的盈利能力。每个季度,归属新浪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常年在5000万美元以下,净利润率则为个位数。
2019年第四季度,新浪录得1.754亿美元的归母净亏损,这主要是由于投资一下科技等公司,计入了3.42亿美元的投资减值。
今年第一季度,新浪的归母净利润猛增至8000万美元以上,净利润率提升至19%,主要得益于公司录得超过1.5亿美元的投资收益。
从几个关键财务指标可以看出,在曹国伟的治理下,新浪仍是一家十分健康的公司。
不过,这家公司守成有余,想要实现飞跃、重新回归中国互联网第一阵营,目前来看并不现实。
新浪是门户网站时代的开拓者和守夜人,也曾通过微博分享了社交媒体时代的红利。但除此之外,新浪几乎没有任何一款叫好又叫座的产品。
反映到业绩上,是年复一年的安稳平淡。
而股价是公司价值与市场情绪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缺乏话题和爆点的新浪而言,长期走低并不令人意外。
不远的将来,在新浪退市之后,曹国伟将把这家具有活化石意义的公司带往何方?或许,登陆科创板甚至A股将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选择。
毕竟,连大妈们都在说,牛市马上就要来了。
记者 | 陈慧东
编辑 |
上周(12月12日至12月18日),A股公司预减持规模有所减少。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共有38家A股公司披露股东减持计划。
两连板悦心健康遭控股股东减持
12月20日,悦心健康(002162.SZ)公告,悦心健康控股股东斯米克工业拟减持不超1853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按照减持数量和当日收盘价估算,上述股东此次可减持套现9080万元。
斯米克工业本次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的股份来源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的公司股份、历年利润分配方案中转增的股份及2014年非公开发行股份认购的股份。今年6月,斯米克工业就曾抛出2%的减持计划,截至9月22日,上述减持计划中斯米克工业减持数量已达50%,套现约4021万元。
同日,悦心健康还披露了一则股价异动公告,公司养老服务业务收入目前营收金额较小,后续公司将结合市场情况开展业务,预计对公司2022年度的业绩不会产生重大影响。12月19日至12月20日,悦心健康连续两日涨停,最高涨至5.39元/股,为该股下半年以来的股价高点。
12月25日,美凯龙(601828.SH)公告,公司控股股东红星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西藏奕盈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31亿股、1800万股,(分别占公司总股本的3%和0.41%)。按照减持数量和当日收盘价估算,上述股东此次可减持套现约7.34亿元。公告显示,两名股东拟减持原因均为偿还债务。
值得一提的是,美凯龙正处于股份回购期。今年4月,公司公告称拟使用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的自有或自筹资金回购公司A股股份,回购期于2023年4月24日截止。截至今年11月30日已累计回购了104.48万股,耗资500.35万元。以回购资金上限来看,当前回购进度仅为3%。在这背后,红星控股面临短期内将有大量债券到期等问题,压力巨大。年初至今,美凯龙的股价也近乎腰斩,由均价8.81元/股跌至目前的4.71元/股。
12月22日,东鹏控股(003012.SZ)公告,股东SCC Holdco B、上海喆德拟合计减持上市公司股份不超过公司剔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股数量的总股本的6%,减持数量不超过6941.8869万股。按照减持数量和当日收盘价估算,上述股东此次可减持套现约5.88亿元。
事实上,这是上述两股东刚结束上一轮减持后的新一轮减持。自2021年11月公司股票解禁后上述两股东就开始减持,并对其IPO前持有股票已进行多轮减持,各自持有公司股票占比已降至5%以下。
自2020年10月挂牌深交所后,东鹏控股便经历了业绩亏损、股价大幅下跌、原材料涨价等问题。年初至今,东鹏控股的股价已跌去四成。
四川路桥控股股东又拟增持
12月20日,四川路桥(600039.SH)公告,控股股东蜀道集团拟增持2.5亿元-5亿元公司股份,本次拟增持的价格不设置价格区间。
蜀道集团刚刚耗资逾4亿元完成其上轮增持计划。今年10月17日,四川路桥披露了控股股东的拟增持公告,截至12月20日,蜀道集团已累计增持公司股票36,366,93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58%,累计增持金额为4.06亿元,蜀道集团已完成本次增持计划。
今年以来,蜀道集团多次披露增持计划。今年8月,蜀道集团拟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3亿元,不超过6亿元,最终累计增持金额为5.77亿元。4月,蜀道集团拟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5亿元,不超过10亿元,最终累计增持金额为5.44亿元。
12月20日,沃森生物(300142.SZ)公告,公司董事长李云春及其控制的有限合伙企业计划自2022年12月21日起6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等法律法规允许的方式增持公司股票,计划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少于1亿元,且不超过1.5亿元,增持所需资金由增持主体自筹解决。年初至今,沃森生物股价明显处于下跌通道,截至目前跌去近三成。
12月22日,建发合诚(603909.SH)公告,公司副董事长、总裁黄和宾,副总裁刘志勋、徐辉,董事会秘书高玮琳等4人计划自2022年12月26日起6个月内,以其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股份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
A股建发合诚、建发股份(600153.SH)均为建发集团旗下专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今年8月,媒体报道建发系两高管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厦门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此后,建发合诚股价整体处于下跌通道,截至目前较年初股价跌去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