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学习网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高效执行力心得体会及感想与模拟炒股心得体会500字

2024-03-10 15:48分类:波浪理论 阅读:

拖延式自责:陷入“无能为力”的怪圈

相信很多拖延症患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拖延过后都会忍不住自责,一边自责,一边提醒自己下次一定要早点行动,可下次却又陷入了拖延的深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拖延会给人带来压力,进而在心里产生自责和愧疚感,同时还会衍生出一种焦虑,当我们再次面对类似的情况时,这种焦虑就会下意识地出现,扰乱我们原本的思绪,阻碍我们计划好的行动。

大学生晓雪便因这种拖延式的自责,让自己陷入了“无能为力”的怪圈。

晓雪是一名大三的学生,最近,她在学校报了英语四级的考试,为了能够顺利地通过,她下定决心要好好地学习英语。为了提高成绩,她给自己报了个英语口语培训班,但总共去的次数用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她下载了一个学习英语的App,却只用了三天便再也没打开过……总之,她就是经常拖延学习。

这天,晓雪在网上打印了几份英语四级的模拟试题。她本想趁周末回家的时间好好地“刷题”,可现实却是一如既往地拖延,带回家的考题压根就没动过。

星期五下午,晓雪回到家后,父母给她准备了一顿丰富的晚餐。吃完饭后,她陪父母看了一会儿电视便洗澡去了。洗完澡后,她舒服地躺在自己的床上玩平板电脑,只见她一会儿刷刷抖音,一会儿逛逛拼多多,早就把自己原本要做一套试题的打算忘到了九霄云外。就这样,她玩着平板电脑睡着了。

星期六上午,当晓雪看见书桌上的试题时,非常自责,还狠狠地敲了敲自己的脑袋,暗暗发誓今天一定要完成一套试题。她见时间尚早,便先出门去看望与自己一起长大的闺密,随后,两人约了几个好朋友一起逛街、吃饭、唱歌,一直折腾到晚上十点才回家。玩累了的她洗了个澡就睡觉了。

星期天一大早,晓雪从睡梦中惊醒,再次因为自己的拖延而自责,于是决定吃完早饭就开始做试题。可吃完早饭后,她并没有坐在自己的书桌前,而是抱着平板电脑又回到了床上。只见她点开了视频里的电视剧选项,并在“我的”这一栏里点了“继续播放”。这一整天的时间,她都用在了看电视剧上。

当拖延的情况一再发生时,晓雪的心情也渐渐从沮丧变成了绝望,她认为自己这次一定不可能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了,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了学习。

虽然每次晓雪拖延过后都会自责,但下一次还是会继续拖延,因为她内心的这种自责和内疚感,已经让她陷入了“无能为力”的怪圈。据研究表明,这种由拖延产生的愧疚和自责,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们的自尊心,让我们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等,而这种错误的认知很容易导致下次更严重的放纵。

具体而言,当我们的内心产生自责和愧疚感时,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去消除这种负能量,如此一来,我们便会缺少足够的心理资源来提高自控力。由于自控力的不足,我们无法将自己的行动与思想统一,只能下意识地继续选择逃避,于是便陷入了“放纵—自责—更严重的放纵”的恶性循环。

那么,究竟在什么情况下的拖延会让我们陷入自责呢?答案如下所示。

1.拖延了原本计划好的事情

对于原本已经计划好的事情,哪怕我们只是拖了一个小时或一天,都会打乱后面的节奏。要知道,计划通常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提前制订出计划,是因为后面还有更多的事情在等着我们。所以,当我们拖延了原本计划好的事情时,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便会促使我们责怪自己。

2.拖延了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

通常,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都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旦我们拖延了这类事,往往不是会减少完成任务可用的时间,就是会超过时限,使我们无法再完成任务。很显然,无论最后是哪一种结果,都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所以,当我们拖延了这类事情时,才会陷入深深的自责,因为只要错过,便很可能是永远。

3.拖延了非常重要的事

人在面对重要的事时,往往都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地去行动。而当我们拖延了以后,自己所承受的压力也会迅速增加。在这种巨大的压迫下,我们会变得紧张、焦虑,内心也会随之产生深深的愧疚感,于是不断地责怪自己为什么不能早点行动。

很多时候,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即便我们一拖到底也不会自责,而对于那些重要的事,我们不过是稍稍拖了一下,便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无法自拔。可见,要想避免拖延式的自责,就必须先弄清楚什么事能拖一拖,什么事一刻都拖不得。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根源上消除隐患,让自己彻底远离“无能为力”的怪圈。

挫败感闭环:自我评价越来越低

在工作中,最常见的拖延现象之一便是职业倦怠症,患有这种症状的人常会出现疲惫、困乏,甚至是厌倦的心理,对自己的工作一拖再拖。久而久之,他们还会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对自我产生怀疑,在内心生出一种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会令他们不断地自我否定,由此又会导致内心的挫败感越发的强烈,最终形成一种挫败感闭环。

在职场中奋斗多年的阿哲便因深陷这种挫败感闭环而选择了辞职。

这天是阿哲跟客户约定商谈合作的最后期限,他看着酒店书桌上堆积成山的资料,并没有选择继续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转身离开了房间,打车去了附近的一间酒吧。原来,他昨天得知曾经与自己关系不错的一位大学同学竟然就在这座陌生的城市里打拼,于是两人约好了时间,准备今天见面好好地叙叙旧。

同学落座后,两人简单地寒暄了一番。当对方得知阿哲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销售主管时,说道:“哈哈,我当初就觉得你有出息,果然让我给猜中了!”

“唉,有什么出息啊!为了这份破工作,我都快众叛亲离了。”

“老同学,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不妨说出来,看看我能不能帮忙!”

“没事,你不用担心,就是心里头不痛快,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咱们谁跟谁啊,心里怎么不痛快了?直说!”

“你也知道,干销售这一行的,整天都要往外跑,尤其是到了我这个位置,那更得玩命地出去跑。这几年,我一直在外面忙着工作,不但没有赶上儿子的出生,就连父亲病重住院了,也没有尽到做儿子的一份孝心。刚开始,家里头还能理解我是为了工作,但时间一长,他们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埋怨我的。这两年公司里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压力倍增,我是真的快吃不消了。”

“老同学,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只要熬过了这段时间,一切都会好的!”

“关键是熬不过去了啊!不瞒你说,年前我就有一种挫败感,总在想自己是不是已经老了,不能再这样每天东奔西跑了?或者自己是不是应该量力而行,把位置让给更能干的年轻人?这些问题搞得我身心俱疲,现在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以至于我一看见工作就脑袋大,浑身都难受,总想找个借口拖一拖。”阿哲喝了口酒,继续说道,“像今天,我就拿你当借口,让自己出来放松一下。”

“兄弟,今天难得相聚,别想这么多了,咱们痛痛快快地喝一顿!”

……

后来,因为事前准备得不够充分,这次的合作以失败告终,阿哲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并选择了辞职。

其实,阿哲的辞职是一种必然,因为他已陷入挫败感闭环而无法自拔,若他不能重拾自信,即便再去应聘其他的工作,也无法摆脱这种挫败感。对我们而言,无论事情是大还是小,是简单还是困难,一旦我们的内心认定自己无法完成,便会下意识地产生排斥或抗拒的心理,使自己的行动变得迟缓,这便是挫败感带给我们的危害。更重要的是,这种危害会日益加深。

心理学家克里斯蒂娜·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为“企业睡人”,这类人一看见工作就会情绪低落,其最常见的行为便是拖延工作。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职业倦怠的可怕之处不仅仅是让我们产生挫败感,更重要的是会令我们陷入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从而越来越无力应对工作,使拖延症更加顽固。

显然,没有人希望自己患上这种顽固性的拖延症,更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而被迫结束。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对此,我们不妨来做一个小小的心理测验,看看你是否有自我否定的职业倦怠症倾向。

(1)是否经常因为工作而患得患失,尤其是进行到关键时刻便会停滞,不是犹犹豫豫地停止不前,就是茫然无措地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2)是否感觉工作越来越吃力,压力越来越大,而自己的拖延症也变得越发的严重,还常常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没用所导致的?

(3)是否觉得自己缺乏自信和活力,工作时往往很难集中精神,以致效率越来越低下?

(4)是否工作没有丝毫动力,以致经常需要熬夜加班,睡眠严重不足?

(5)是否每天都硬着头皮去上班,觉得能凑合一天算一天?

(6)是否对自己最近的表现越来越失望,以致内心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甚至达到了无法忍受自己的地步?

(7)是否觉得现实中的自己离想象中的自己越来越远,以致对自己产生了强烈的不满,同时经常因为这种不满情绪而陷入焦虑?

(8)是否觉得自己的拖延症一天比一天严重,工作也越来越没有底气?

以上诸条,在“是”或“否”中二选一,选中“是”的次数与自我否定的程度成正比。倘若测验结果显示你已经陷入了挫败感闭环,不必太过着急,只要我们能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彻底打败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挫败感,相信用不了多久,便可以治愈拖延症,重新找回那个精力充沛、无比自信的自己。

动力缺乏:无休无止的“明日复明日”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自己这样说: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说吧!于是,便心安理得地将事情推到了明天,明天又将事情推到了后天、大后天……实际上,我们并不是真的感觉到疲惫,而是缺乏今天就做这件事的动力。由于没有内在驱动力的支撑,我们懒惰的本性便会暴露无遗,一再推迟完成任务的时间。

下面这个案例中的琳琳便因内在驱动力不足,一再拖延自己学习英语的计划。

琳琳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职员,入职四年以来,一直负责广告策划工作。由于学历不高,也没有提出过特别优秀的广告创意,琳琳一直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

为了能在事业上有所突破,琳琳决定先提升自身的能力。她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英语学习计划,因为只有学好英语,她才能看懂英文版的专业书籍,才有机会参与公司的国际项目。

计划很美好,但执行起来却并不容易。计划开始的第一天,琳琳早上去上班时,在地铁上背了10个单词,阅读了一篇简短的英语新闻。原计划晚上回家之后,再看两段英语教学视频,背20个单词,但是因为临时加班,回到家已经10点多了,满身疲惫的她倒在床上就睡着了。

计划开始的第二天,琳琳早上起床晚了,简单收拾了一下就飞奔出门,一路上慌慌张张地跟同事沟通工作,根本没时间学英语。晚上下班回家,想起来今天的计划还没执行,赶紧拿出书看了起来。谁知刚看了3个单词,电话铃就响了,她跟朋友聊了40多分钟。挂掉电话,想起近期在追的韩剧今天更新,她顺手打开电脑,看了起来。

计划开始的第三天是周六,琳琳早上睡了个懒觉,中午出门和朋友一起吃饭、逛街,晚上又一起看了电影。到了周日,虽然早上没睡懒觉,但是她早早出门,和朋友一起去爬山了。等她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了,想到明天还要早起上班,便早早上床睡觉。直到周一在上班的路上才想起来,周末根本没有执行英语学习计划。她摇了摇头,掏出手机刷起了微博……

显然,琳琳之所以无法成功地执行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她再三地拖延,而导致她做出这种行为的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内在驱动力,即动力不足。如果上司告诉她,若她不按照计划学习英语,就会被辞退,那么她一定会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努力学习。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却也足以让我们明白:缺乏动力会导致无休无止的“明日复明日”。

“内驱力”是促使我们行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若没有了它,我们就会变成一台生锈的机器,虽然还能够继续干活,但行动会非常迟钝和缓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内驱力可分为原始性的和继发性的,前者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如我们会因渴望成功而努力奋斗,可这种内驱力无法长时间保持,唯有继发性内驱力才能长久持续,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给自己一些刺激,以进行自我激励。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缺乏动力呢?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身体上的疲累

对任何人来说,长时间地持续某项工作,身体势必会有些吃不消。当下,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不少人都在透支自己的身体,当这种透支超出了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时,即便我们再怎么想努力奋斗,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这时大脑会强行抑制内心动力的产生,好让身体能够得到足够的休息。可见,当身体疲惫时,我们内在的驱动力亦会受到影响,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

2.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

很多时候,事情不会尽如人意,当我们的付出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时,内心难免会受到些许的打击,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我们会渐渐感觉自己的付出毫无意义,时间一长,内在的驱动力自然会慢慢地减少,甚至还会彻底地失去动力。对很多人而言,也许一次的失败不算什么,但接二连三的失败会消磨人的意志,使我们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一旦内心动摇,势必就会缺乏动力。

3.缺少必要的激励

不可否认,无论是身体上的疲劳,还是精神上的打击,都会影响动力的产生。此时,倘若我们能获得一些额外的激励,便可以调动内心的积极情绪,促进动力增长。反之,如果这时我们缺少必要的激励,内心就会被负面的情绪所填满,非但无法再增加任何新的动力,甚至还有可能使原本的动力减少。

总而言之,缺乏动力的原因并非是单一的。所以,我们若想增加动力,就必须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我们摆脱“明日复明日”的恶果。

自我麻痹:妥协只是挥霍时间的借口

虽然都是拖延,但不同人的借口是五花八门的,如天气不好、身体不舒服、条件不成熟、资料还没找全等。在他们看来,事情有没有完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够说服自己,只要可以让自己心安理得地拖延下去,他们可以为自己编造千万种借口。殊不知,这种妥协其实是一种自我麻痹的行为,虽然它能给予我们的内心一点安慰,却无法改变挥霍了时间的事实。

对此,喜欢找借口的小白深有体会,他就因此错过了上司给予的机遇。

小白是某公司的一名职员,由于他是名校毕业的高才生,所以上司对他颇为器重,经常会给他安排一些重要的工作,可他却没有一次能顺利地完成。虽然上司对此感到非常失望,但还是愿意再给他一次机会,毕竟他的能力并不差。如果这次他还是不能完成任务,那么今后上司便不会再对他委以重任。

这天,上司又交给小白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份关于新产品的市场调查,并且还要尽可能的面面俱到。在小白接到这项任务时,女朋友恰好过来看他,他告诉自己:女朋友难得来一趟,先好好地陪陪她再说。于是,他每天一大早去公司打完卡后,便转身带着女朋友去逛街、看电影了。

女朋友走后,小白还是没有展开这项工作,而是窝在家里玩了几天的“王者荣耀”,因为他又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放松一下,才能更好地投入工作。于是接下来的时间,他经常约游戏里的几个好友一起“开黑”,他们一边玩游戏一边探讨战术,每每都会玩到第二天的清晨。第二天他去公司打了卡后,就蒙头在家睡上一整天,起床后又继续跟好友们“开黑”。时间就在如此往复中渐渐流逝。

就这样,一段时间过去了,但小白的任务却依然没有丝毫进展。也许是时间的流逝让他感觉到了压力,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开始工作了。可现实的情况是,他还是没有立刻行动起来,而是在到处搜索各种与工作相关的资料,如市场调查的时间、步骤、实施方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等。对此,他又告诉自己:这是工作前的必要准备。待他将资料收集并整理完后,规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大半。

终于,小白开始了真正的市场调查,但剩下的时间却已经不多了。为了能达到上司的要求,他每天都在拼命地跑市场,可最后还是没能顺利地完成任务。

也许,不少人会为小白的遭遇而感到惋惜,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因为只要他身上还留有凡事找借口的恶习,便永远无法获得上司的青睐。在面对事情时,一旦我们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为自己寻找不做的借口,那么,在松懈的心态影响下,我们就会把不努力当作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接下来的事不难想象,我们必然会做事拖拖拉拉,能不做就不做,直到拖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开始工作。

实际上,与其说借口是自我妥协,不如说它是在自我麻痹,好让我们松开脑袋里紧绷的那根弦,可以随心所欲地去挥霍时间。世人皆知时间的宝贵,可天生的惰性却总牵引着我们去消耗它,对此,我们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用借口来说服自己。于是借口让拖延变得顺理成章,而拖延又为借口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一旦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只能在拖延的旋涡里沉没。

然而,借口究竟是为了掩盖什么呢?具体而言,答案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逃避责任的行为

很多时候,人之所以会寻找借口,往往都是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要知道,任何一件交到我们手中的事情,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完成,当我们不想负责或无力承担这份责任时,就必须找理由说服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认定这样做是正确的,否则大脑无法发出执行的命令。这时,我们已经陷入了一种负面情绪,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有抵触心理,根本没心思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于是选择了逃避。

2.畏惧失败的自卑

失败对于人的打击不言而喻,对此,自信的人常常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自卑的人却会渐渐产生一种畏惧感,并且这种畏惧还会使他们越发的自卑。由于内心的不够自信,他们常常会出现抗拒的心理,为了让这种抗拒变得合情合理,他们开始寻找各种借口来说服自己,让自己相信它跟自卑和害怕失败都无关。

3.内心不够强大

那些习惯找借口的人,往往内心都不够强大,也正因如此,当他们想要逃避现实时,常常需要编织各种借口来安抚自己脆弱的心,以说服自己这么做是对的。对于内心强大的人来说,即便遭受再大的打击,他们都能依靠自己来愈合,可内心脆弱的人则不然,一旦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就会躲在借口的阴影下自我安慰,从而将外界的危险全都屏蔽。显然,这会让他们衍生抗拒心理。

不可否认,借口确实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不过,这仅仅是暂时的逃避,丝毫不能给内心带来任何积极的影响。相反,在借口的掩盖之下,我们会更加的放纵自己,使“拖延症”变得越发的严重。所以,我们若不想让自己的时光被无情地耗费掉,就必须戒掉找借口的恶习,认真负责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橡皮人效应:激情不再、得过且过

相对于踌躇满志、热血沸腾的“职场新人”,已经在职场上拼搏多年,自诩懂得其中生存之道的“老人”,往往更容易患上拖延症。他们通常喜欢宣扬明哲保身之法,对待工作不积极也不主动,无论是奖励还是批评,都无法打乱他们漫不经心的工作节奏。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慢”非但不是拖延,而是在有意识地迎合职场规则,甚至有些人还为此沾沾自喜,成了职场中的“橡皮人”。

你若不信,不妨来看看在职场打拼多年的倩倩,是如何变成“橡皮人”的。

大学毕业后,倩倩出于对文字工作者的崇拜之情,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出版行业。当时的她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只要一走进办公室,便像打了鸡血般激情满满,对待工作,她非常的勤奋与刻苦,无论是谁指派给她的任务,即便不吃饭、少睡觉,她都会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即便不是她的工作,她也会主动去做。

然而,数年以后,倩倩却成了单位里的“老油条”,每天得过且过。

现在的倩倩,每天想的不再是如何努力地工作,而是如何不着痕迹的忙里偷闲。对此,她已经练就了不少的心得:上班的第一件事,先将工作所需的物品一一摆放整齐,便能在辛勤工作的掩护下偷偷吃完早餐;工作时,可以借口上厕所或喝咖啡提神,躲在厕所或茶水间里,悄悄用手机浏览新闻或时尚网站等。

原来,当倩倩成为“业内人士”后,便渐渐失去了对出版行业的好奇心,曾经因好奇而衍生的兴趣和喜欢,也演变成了一种对工作的责任,而数年如一日的重复,早已磨灭了她对工作的激情,于是,她变得不再像以前那般勤奋和努力。现在的她,对待工作常常是能拖就拖,不能拖也想办法去拖,但凡在工作中遇到了难题,只要不是上司急需的东西,她便会心安理得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目前,倩倩正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她已经成了单位“元老级”的人物,却依然还是一名普通的编辑,薪水也只比过了试用期的新人高一点点。

其实,倩倩就是典型的职场“橡皮人”,这类人通常痛感缺失,工作也没有效率,似乎对任何事都没什么反应,整个人好像是橡皮做成的。他们不接受任何新生事物和意见,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丝毫不在意,既不会因为犯错而产生耻辱感,也不会因为工作出色而产生荣誉感。这些皆是职场“橡皮人”的特质。

据相关数据显示:超过86.7%的白领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工作两至三年后,都会出现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消极状态。现如今,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日益增大,很多人往往不到一年就会出现“橡皮化”。从职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工作拖延应付等,都是缺乏工作激情的表现。当激情不在,工作不过是为了混点工资罢了,能混一天便是一天。

那么,究竟是什么令这些“职场人”失去了工作的激情,变成了每天得过且过的“橡皮人”呢?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心理方面的改变来找出原因:

1.当“兴趣”变成了一种责任

俗语有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人在选择职业时,往往都掺杂着兴趣的因素,这是我们保持工作激情的原动力。然而,当我们带着极度的好奇心投入工作中后,却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已经变了“味道”,它无法带领我们达到自己想要的那个高度,成了我们不得不去履行的一种责任。这种转变使得我们内心形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致对工作产生了消极心态,没有了激情。

2.看清工作本身的枯燥无味

每个人刚投入工作时都充满了新鲜感,这源于我们内心对未知领域的猎奇心理,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我们对工作充满了激情。然而,当我们探寻后发现,工作不过是每天周而复始的画图、列表格、编辑代码等,内心的新鲜感便会逐渐消失,同时觉得索然无味,甚至还会产生一些抗拒的心理。可见,有些工作激情的缺失,也来源于工作本身的枯燥无味,以致我们无法持久地保持热情。

3.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

刚开始工作时,我们接触的往往都是十分简单、易学的事物,因为这时的我们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可随着我们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我们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还会去挑战一些高难度的工作,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从而使自己的内心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当这种压力超过我们内心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心态势必会崩塌,失去对工作的热情。

其实,无论我们面临的是怎样一种心理变化,只要能够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情,便总有一天会遇到改变命运的转机;反之,一旦我们丧失激情,陷入每天得过且过的泥潭,那么拖延就会“见缝插针”地危害我们,最终一点点地毁了自己。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找回失去的工作激情,重新燃烧奋斗的热情。

启动困难症:不到最后期限绝不行动

生活中,有些人似乎患上了“启动困难症”,总喜欢将事情拖到最后一刻再行动,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缺乏自控力的表现。通常,这类人做事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导致出现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正因如此,他们在做事时往往都杂乱无章,没有丝毫的条理性可言,经常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

蓓蓓便是一个典型的“启动困难症”患者,她的人生几乎已经被拖垮了。

大学毕业后,蓓蓓便踏上了艰辛的找工作之路,由于她选择的俄罗斯语言专业比较冷门,所以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她报了个当下流行的平面设计课程,整个课程需要大概半年的时间就能完成,可她却只顾着跟朋友们玩乐,将这件事情一拖再拖,一直拖到只剩下最后一个星期的时间,她才去正式听课。

很显然,蓓蓓没有学到一丁点的平面设计知识,自然也不可能找到与之相关的工作。对于她的所作所为,父母虽然生气,却也不得不为她的今后考虑,于是想办法帮她找到了一份设计的工作,让她在工作中学习。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上司交给她的第一个任务,她竟然带着去找自己的朋友,消失了整整两个星期。当她再次出现在上司面前时,对方直接让她卷铺盖走人。

紧接着,蓓蓓交了一个男朋友,在男友的帮助下,她又找到了一份悠闲的文职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刚开始时,她还能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可时间一长,她拖延的毛病便犯了,公司的上班时间原本是9点,她8点起床后,一直拖到9点才出门,有一次因为堵车,她到了大家吃午饭的时间才来。当她迟到的次数越来越多时,人事部门的主管终于忍不住给了她一封解雇信。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后,蓓蓓认为自己压根不适合正常上班,于是找了一份在家做事的工作,那便是为某些公司进行数据监测。谁曾想,在家完成工作的自由,竟然让她的“拖延症”变得越发严重,几乎每次工作她都会拖到最后期限才开始行动。到目前为止,她已经拖欠了几天的数据没有上交了。

也许,你会觉得蓓蓓的经历有些匪夷所思,殊不知,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不用为生计而发愁的人,仗着自己有所依靠,甚至做得比她还要夸张。他们从小便过惯了凡事都被安排好的生活,长大后缺乏最基本的自控力,对很多事情都是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压根不知道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事重要、什么事不重要。在他们看来,事情没有轻重之分,想怎么拖延都行。

看到这,你或许会问:什么是自控力呢?它其实是指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能让我们对自身的冲动、情感、欲望等都加以控制。缺乏自控力是导致“启动困难症”的主要原因,由于无法控制住自己的言行,人们常常会轻而易举地被外界所吸引,从而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了另一件事物上,以致原本想要完成的事情被晾在一边,直到最后期限的逼近,才不得不展开行动。

当然,除了缺乏自控力之外,以下几个方面也会让我们患上“启动困难症”:

1.缺少正确的时间观念

其实,有些人并非故意要将事情拖到最后,而是他们对时间没有一种具体的概念,以致白白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一个星期和一个月都是很长的时间,两者之间压根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正因如此,当任务完成的时间从一个星期变成一个月时,他们的内心不会产生丝毫波澜,大脑依然还会固执地认为还有很长的时间,于是他们任性地选择继续拖延,直到最后的期限。

2.对自己的能力盲目自信

人固然要有自信,但一味地盲目自信,不仅会导致失败,有时也会让我们患上“拖延症”。对于太过自信的人而言,任何事情在他们面前都能轻松搞定,因为他们眼中的自己无所不能。于是,仗着这份对自身能力的盲目信任,他们一再推迟自己的行动,一直拖延到最后的期限,他们才发现自己大错而特错。

3.追求高压的工作状态

对于有些人来说,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不会让他们感到害怕,却始终不肯早早地开始行动,而是非要拖到最后的期限,才一鼓作气地去完成。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喜欢追求高压的工作状态,这种高压能给他们带来一种积极的刺激,在这种刺激的作用下,他们会将全身心的资源都聚焦在一个目标上,从而高效地完成任务。正是为了让自己处于高压中,他们才故意拖到最后期限。

实际上,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导致了拖延,我们都应当及时地“拨乱反正”,向顽固的“拖延症”挥手告别,立刻行动起来,让自己重新展开积极的生活!

小测试:你的情况属于“慢性疲劳拖延”吗

慢性疲劳拖延的人通常会拖延到什么程度?答案是会拖到汽车没油了才会去加油,会因迟迟没有买票而错过自己想看的演出,会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拖延症逾期工作……不仅如此,他们还经常会用身体上的疲惫来做借口,让自己的拖延行为变得理所应当,进而继续拖延。

你是否也是慢性疲劳拖延的人呢?做一做下面的小测试,便能知道答案啦!测试的结果仅供参考,不具有诊断作用。

1.你的疲劳持续时间是否要比一般人长很多?

A.是   B.否

2.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或脑力劳作后,你是否需要很长时间来恢复?

A.是   B.否

3.你是否会在睡眠充足的情况下也感觉到疲惫?

A.是   B.否

4.当你工作时,是否经常会因为疲累而无法集中注意力?

A.是   B.否

5.你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否经常会感觉到腰酸背疼?

A.是   B.否

6.在你玩乐时,是否会一想起还没完成的工作就感到头疼?

A.是   B.否

7.你的疲惫感是否几乎都出现在工作之时?

A.是   B.否

若在这7道测试题中,你有4个或4个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只能遗憾地通知你:你的情况属于“慢性疲劳拖延”,请尽快寻找应对的方法!

即便你的情况属于“慢性疲劳拖延”,也不必过分担心。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对付它的妙招。

1.将大事拆分成一件件的小事

通常,相对于毫不起眼的小事,慢性疲劳拖延的人往往会更抵触那些重要的大事,因为完成一件大而宏伟的事情,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太难了。很多时候,他们往往只看见事件复杂的一面,却忽略了无论多么复杂、重要的大事,其实都是由一件又一件的小事组合成的。所以,只要学会将大事拆分成一件件的小事,然后再逐一地去完成那些小事,便能消除他们内心的抵触情绪,尽快地行动。

2.适当地给予自己一些奖励

若想让自己持续不断地去完成那些小事,那么,我们就必须学会适当地犒劳一下自己,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对此,我们可以根据事情的难易程度,来决定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奖励,如完成了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就奖励自己休息半个小时,若完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则奖励自己周末去吃顿大餐等。注意,奖品可以设置得新颖一点,最好能跟自己当下的需求联系起来。

3.公开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决心

有时,我们也能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改善慢性疲劳拖延。例如,我们可以公开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决心,从而让周围的亲友们监督自己戒掉拖延恶习。一旦我们向朋友宣告自己要做某件事,就会觉得他们都在盯着自己,这样,当我们再次犯“拖延症”时,便会产生一定的顾虑。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自己的目标,或公开发表日记,每天都记录下自己的心得等。

4.一旦开始就不要轻易停下

有些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拖延,而是在行动中渐渐出现了懈怠的心理,对此,我们要做的便是别让自己轻易地停下来。很多时候,一旦开始了拖延,便很难抑制它的发展,所以,当我们付诸行动后,就必须千方百计地坚持下去,如可以先去完成那些简单的事情,或清理掉所有阻碍我们继续工作的事物等。

5.让持续行动变成一种习惯

行为只有演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够长久地保持下去,所以,要想彻底地摆脱“慢性疲劳拖延症”,我们就必须将持续行动变成一种习惯。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循序渐进的尝试,慢慢去改变自己原有的旧习惯,让大脑一点点的接受新信息,切不可因操之过急而让自己前功尽弃。

众所周知,拖延症并不是什么可怕的疾病,只要我们能拥有足够的决心和毅力,以及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相信终有一天可以战胜“慢性疲劳拖延”。

 

模拟炒股与真实的炒股很像,也需要技术的掌握,心态的把控,每一步也需要做好。

炒股也需要技术的,不是谁随便怎样都可以炒的,有的人就认为股市没有技术,随便选股,随便买卖。

噢!那样以后,赚了还是亏了?还不是亏的一塌糊涂,不懂技术,那亏就是应该的。当然我看,大多数股民还是别进场了,因为你们真的不适合这个。这个需要专门的时间,和精力呢,不是随便就可以做的。

做股票,就跟做生意一样,做生意有生意经,做股票跟做生意一样,那不就是照做生意一样做股票就对了。哈哈,这就对了,会做生意,就会做股票,股票本就不是一般人能做的。

要有精明的头脑才行,不精明都不能做,因为要懂得商业经,商业也有商业经的。这可不是一点点事,真以为做股票就是瞎蒙呢!那你就会以为做生意也是瞎蒙,这玩意儿也要讲究头脑,没有生意的头脑就别做。做股票就当做生意的做,你就会了。

https://www.haobaiyou.com

上一篇:支付宝余额宝收益率还有余额宝收益率

下一篇:炒股六句口诀抖音还有炒股五十句口诀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