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学习网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牛小欢炒股本金多少(牛小欢炒股2023)

2023-10-28 00:18分类:BOLL 阅读:

大家好,我是老庄。今天我想讲一个系列:“政府和市场、投资者的关系”,大家可能看出来了,我说的时候,没有说成“政府、市场和投资者关系”,因为我认为在我们国家,政府在这三者关系中占主导地位,政府在战略决策,行政规划时,对市场和投资者都产生巨大的影响,会直接引导其他两者的动作方向。

西方经济学重视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强调市场的作用,我们的国情决定了需要特别重视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这关乎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前途,投资的路径。

我所认识的政府

首先,我们国家是一个大一统的帝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地域,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目前拥有14亿人口,全世界排名第一。各省份的规模也大都抵得上一个中型国家,且相互之间差异极大:新疆的面积是海南的47倍;广东的人口是西藏的33倍,GDP总量是后者的62倍;北京的人均GDP是甘肃的5倍,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客观面对的事实。

郭建龙的《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上写到,从历史上看,要维持这样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必须建立一套复杂的官僚体系,以及如何从民间抽取足够的财政收入来维持这个官僚体系。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三大部分:土地公有制,国有企业,货币垄断发行。当日常的财政体系无法满足这个庞大的官僚体系的时候,比如战争,政府就会想办法开辟新的办法来增加收入。中国历代的王朝衰亡,也必然是财政危机引起的失衡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从整体框架上看,中国的五级政府管理体系:中央—省—市—县区—乡镇。这一体系从历史上的“中央—省—郡县”三级体系演变而来。同样是县级,县与县之间差距明显,东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又有明显不同,治理难度很大。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要建立这样一个庞大的官僚体系,我们国家有三条原则:

一、党领政府。党负责重大决策和人事任免,政府负责执行。各级政府在上级党委和当地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各省市一把手是书记,然后才是省长,市长。各地重要的决策部署,都要通过党委会集体表决通过,才能实行。同时,在各地的社区,村落,企业分布的基层党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9600万党员群体在人民中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人事任命。人事制度都是组织机构的核心。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展出完善、专业、复杂的官僚体系的国家。早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各国就已开始通过军功和学问等渠道来吸纳人才,且官职不可继承,逐渐削弱由血缘关系决定的贵族统治体系。唐朝以后,以科举为基础、具有统一意识形态的庞大官僚体系,成为政治和社会稳定的支柱之一。科举选拔出的官僚,既为政治领导,也为道德表率,不仅是政治体制的核心,也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统一的文化与意识形态载体。这一体系的三大特点延续至今:官员必须学习和贯彻统一的意识形态;官员由上级任命;地方主官需要在多地轮换任职。在维持大一统的前提下,这些特点都是央地关系平衡在人事制度上的体现。

三、财政体系。我们国家以地方政府为主,85%的 一般公共预算是地方政府支出的;公务员(不算事业单位)群体中地方政府人员占比 94%,这一比例比美、日、德等国家都要高。

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财政收入占比超过地方,地方预算支出占全国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5%,但收入的占比只有50%—55%,入不敷出的部分要通过中央转移支付来填补。

分税制改革前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到30%,我们改革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5%。中央占全国预算收入的比重从改革前的22%一跃变成55%,并长期稳定在这一水平;国家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也从改革前的11%逐渐增加到了20%以上。中央掌握财权,对地方政府的话语权就大大增加了,占主导地位。

政府的钱从哪里来

前面我们说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5%,而事权占比超过85%,严重的不匹配。虽然有中央的转移支付体系弥补缺口,但仍然存在结构性的矛盾。因此地方政府在缺钱的情况下,就会想办法找钱。

我们先来看,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主要是税收和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还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我们国家采取分税制,2020 年留给地方政府的一般公共预算是 10 万亿,此外还有中央转移支付 8 万亿。

第二部分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接近 10 万亿,与第一本账等量齐观。政府性基金听起来很抽象,打开账本以后发现有 20 多项基金,大家每天都在往里头交钱,例如机场建设费、高速公路通行费等等,但其中只有一项是重要的,就是卖地的收入,占这比基金的 93%。还有近些年兴起的专项债,2020 年有 3.8 万亿。

第三部分就是社保基金收入,归地方大概 8 万亿,就是五险一金,主要是养老金和医疗保险。注意这笔帐是只进不出的。

第四部分国有资本营业收入,有 3000 多亿,但是这个可不少。所谓国有资本主要包括地方国企和诸如矿山这样的资产,当然国有企业对于财政最大的贡献是税费,它在第一本帐里;第四本帐是扣除完税费等所有成本以后,国有企业给国家分红的部分。而且国家规定 2020 年起所有大中型国企 10%的股份要划归社保基金,央企划给中央,地方国企划给地方,这笔账是另外单独算的。背后的思路很简单,国有企业归大家共同所有,国有企业赚的钱应该大家分。怎么分?就是通过养老金来分。

改革开放以来,对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经济发展占的比重很大,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迅速,GDP增长快,官员自然升迁的机会就大。因此地方的一把手也有很大动力去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用钱,怎么办?从四个方面的收入结构看,其中社保收入不能动,税收收入和国企利润短时间内无法大幅度增长,只能从政府基金预算收入想办法,于是,土地财政就诞生了。

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农地要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先经过征地变成国有土地,然后才可以用于发展工商业或建造住宅(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通过,对此进行了改革,首次在法律上确认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直接向市场中的用地者出让、出租或作价出资入股,不再需要先行征收为国有土地。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与城市国有建设用地从此拥有了同等权能,可以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城市政府对土地供应的垄断被打破了),所以国有土地的价值远远高于农地。

所谓“土地财政”,不仅包括巨额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还包括与土地使用和开发有关的各种税收收入。其中大部分税收的税基是土地的价值而非面积,所以税收随着土地升值而猛增。这些税收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和土地相关的税收,主要是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其收入百分之百归属地方政府。2018年,这四类税收共计15 081亿元,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15%,相当可观。另一类税收则和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企业有关,主要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2018年,这两种税收中归属地方的部分(增值税五成,所得税四成)占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9%。若把这些税收与土地转让收入加起来算作“土地财政”的总收入,2018年“土地财政”收入相当于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89%,是名副其实的“第二财政”。

土地转让虽然能带来收入,但地方政府也要负担相关支出,包括征地拆迁补偿和“七通一平”等基础性土地开发支出。从近几年的数字看,跟土地转让有关的支出总体与收入相当,有时甚至比收入还高。2018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为62 910亿元,支出则为68 167亿元。光看这一项,地方政府还入不敷出。当然地方政府本来也不是靠卖地赚钱,它真正要的是土地开发之后吸引来的工商业经济活动。

房地产财政和工业用地

商住用地虽然面积上只占出让土地的一半,但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因此“土地财政”的实质是“房地产财政”。一方面,各地都补贴工业用地,大力招商引资,推动了制造业迅猛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新增人口涌入经济发达地区,而这些地方的住宅用地供给却不足,房价自然飞涨,带动地价飞涨,土地拍卖的天价“地王”频出。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做过一个比喻:地方政府就像一家商场,招商引资就是引入商铺。商铺只要交一个低廉的入场费用(类似工业用地转让费),但营业收入要和商场分成(类似增值税,不管商铺是否盈利,只要有流水就要分成)。商场要追求总体收入最大化,所以既要考虑入门费和租金的平衡,也要考虑不同商铺间的平衡。一些商铺大名鼎鼎,能为商场带来更大客流,那商场不仅可以免除它们的入门费,还可以降低分成,甚至可以倒贴(类似地方给企业的各种补贴)。

为什么会有这种城乡割裂的土地制度?追根溯源,其实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道理和顶层设计,不过是从1982年宪法开始一步步演变成今天这样罢了。虽说每一步变化都有道理,针对的都是当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演变到今天,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城乡差别、飞涨的城市房价以及各种棘手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放在最前面的就是“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要求不仅要在省、市、县内部打破城乡建设用地之间的市场壁垒,建设一个统一的市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而且要“探索建立全国性的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指标跨区域交易机制”,以提高土地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配置效率。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而忽略社会保障,医疗,教育;重视土地开发,而忽略了人的因素。在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整个大盘的上涨,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提高,虽说没有其他的增长快,也能分享这个过程,社会整体平稳。现在到了经济中低速发展期,矛盾就开始突显了,人们对生活水平提高的期待和现实不平衡的矛盾,让社会矛盾多发。

因此,国家提倡共同富裕,就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但是共同富裕不是杀富济贫,不是共同贫穷,是要弥补以往对人的因素的忽略,重视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公平,重视不同地区的结构性失衡,让大家一起富裕起来,是最终的目标。

政府举债

政府用钱的另一个来源,就是政府举债,中央政府发行国债,地方政府在2015年之前不允许直接发债,通过设立国有全资子公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府融资平台,发债融资。2015年预算法后,地方政府也可以发行债券。经国务院批准,省级政府可以适度举借债务,市县级政府需要举债的,由省级政府代为举债。但是额度需由中央控制,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

融资平台投资回报率低,收入就低,还债就有困难。由于有地方政府背后支持,这些公司只要能还上利息和到期的部分本金,就能靠借新还旧来滚动和延续其余债务。但大多数融资平台收入太少,就算是只还利息也要靠政府补贴。2017年,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四川和安徽等六省市外,其他省份的融资平台公司的平均收入,若扣除政府补贴,都无法覆盖债务利息支出。但政府补贴的前提是政府有钱,这些钱主要来自和土地开发有关的各种收入。一旦经济遇冷,地价下跌,政府也背不起这沉重的债务。

因此这些年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1、债务置换,2、推动融资平台转型,破除政府隐性担保,3、约束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避免大量资金流入融资平台,4、问责官员,对过度负债的行为终身追责。推动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维持合理水平。

政府的钱用在了哪里

政府的钱一方面用在消费性支出,如中央负责的国防开支,外交开支,国家安全开支等,地方政府负责的教育开支,卫生健康开支,科学技术等。另一方面,政府性投资支出也占了很大比重,投资社会效益大,关乎国计民生的产业。政府的支出还包括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障和财政补贴。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
部分社会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
中央可通过安排转移支付将部分事权支出责任委托地方承担。对于跨区域且对其他地区影响较大的公共服务,中央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一部分地方事权支出责任。

地方政府主要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方方面面发挥区域性的作用。

经济发展早期,市场不完善甚至缺失,政府能力于是成了市场能力的补充或替代。经济落后的国家之所以落后,正是因为它缺乏先进国家完善的市场和高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这些本就是经济发展所需要达到的目标,而很难说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对落后国家而言,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找到其他可行的动员和调配资源的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在增长过程中获得更多资源和时间去建设和完善市场经济。

因此落后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组织和动员资源的方式,必定与先进国家不同。所谓“举国体制”也好,“集中力量办大事”也罢,在很多方面并不是中国特色。今日的很多发达国家在历史上也曾是落后国家,大多也经历过政府主导资源调配的阶段。但各国由于历史、社会、政治情况不同,政府调配资源的方式、与市场互动和协调的方式也都不同。“地方分权竞争+中央协调”或“官场+市场”的模式,属于中国特色。

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动员土地、劳动、资本等资源并将其投入生产,满足社会需要。计划经济体制下可以动员资源,但难以满足社会需要,无法形成供需良性互动的循环,生产率水平也很低。因此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始于满足社会需要。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各种市场都不完善,法制也不健全,私人部门很难克服各种协调困难和不确定性,政府和国企于是主导投资,深度介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这一模式的成就有目共睹,也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但这种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过去的成功经验不见得能适应当下和未来的需要。所谓“政府能力”,不仅包括获取资源的能力,也包括政府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调整自身角色和作用方式的能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市场机制已经相对成熟,法治的基础设施也已经建立,民间的各种市场主体已经积累了大量资源,市场经济的观念也已经深入人心,此时若仍将资源继续向政府和国企集中,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投资、融资、生产都需要更加分散化的决策。市场化改革要想更进一步,“生产型政府”就需要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转型。

要调整经济结构失衡,关键是将更多资源从政府和国企转到居民手中,在降低政府投资支出的同时加大其民生支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往往也高,其中大部分是保障民生的支出。就拿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来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方面的政府平均支出占到GDP的24%,而我国只有13%。一方面,随着国家变富裕,民众对这类服务的需求会增加;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内在的不稳定和波动会产生失业和贫富差距等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去做缓冲。就拿贫富差距扩大来说,政府的再分配政策不仅包括对富人多征税,还包括为穷人多花钱,把支出真正花在民生上。

参考资料:兰小欢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郭建龙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

未完待续,下期继续更新【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喜欢的帮忙点个赞,关注,转发。关注我的XX号【老庄LZ】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12日讯 近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布2023年山东省畜产品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全省共20个案例上榜。其中,东营市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润松万亩生态林下‘小欢猪’,跑起来的猪肉才香”、东营蓝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的“发扬‘奥运’精神,擦亮‘逸园’品牌”2个案例成功入选。

山东润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支撑,积极开发农林立体结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构建以林下经济为主、种养结合为基础,农、林、药、菌、畜禽等物种合理有序组合的高效循环农业。东营蓝海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产品为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备战保障产品,并登上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山东省25届全运会餐桌,公司目前拥有标准化鸡舍29栋,养殖蛋鸡和优质笨鸡,总存栏量为40万只,现企业年出栏笨鸡40万只,生产鸡蛋600万斤。

闪电新闻记者 张洁 报道

https://www.haobaiyou.com

上一篇:超短线炒股技巧(短线炒股技巧短线)

下一篇:如何选股票论文(新手如何选股票)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