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学习网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媒体价值在于倡导价值(媒体价值链)

2023-06-17 17:12分类:成交量 阅读: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2010年末,我国心智障碍者约有1200万至2000万。心智障碍者家庭面临的核心挑战是什么?农村心智障碍者家庭面临的最大困境又是什么?儿童孤独症怎么防治?家长和医疗系统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支持特需儿童?

2月21日下午,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等主办方联合向社会公众发布《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资源手册(系列)》。发布会上,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等代表进行了主题分享,一些备受关注的问题逐渐有了答案。

关注1:心智障碍者家庭的核心挑战是什么?

首要核心挑战来源于家庭支持体系不健全

北京市晓更助残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梁志图表示,根据面向全国174个服务于心智障碍者家庭的社会组织调研,发现心智障碍者家庭的首要核心挑战来源于家庭支持体系不健全,包括理念滞后、方法有限等,其次是政策落地和资源配给不足或无效、本地专业化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社会偏见及误解广泛存在等。

另外调研还发现,从家庭支持需求迫切程度先后顺序来看,0-6岁最为迫切,重点体现在孩子刚确诊后的迷茫无助等,整个心智障碍者家庭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涵盖康复、教育、职业就业、养老托孤等方面。

“基于上述需求,由壹基金、水滴公益共同支持建设的心智障碍者家庭资源中心实现信息提供、同伴支持、社区合作等多个功能,温暖陪伴上万户处于困境中的心智障碍者家庭,并持续建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平台。”梁志图介绍,两年多来,项目建设25个市一级心智障碍者家庭资源中心、29个县域心智障碍者家长联络站,链接超过1.5万人次的志愿者,直接支持心智障碍者及其家庭成员超过13万人次,通过各类线上线下倡导、联动主流媒体、明星公益发声等方式,触达影响社会公众超过一亿人次。

2022年5月10日,位于西安市汉城北路附近的“心青年”水站正式开业。店内几位“心青年”送水工正式上岗。鲜有人知道,这些员工都是心智障碍人士。图/视觉中国

其中,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际,资源中心联动多方,为959户特别困难心智障碍者家庭递送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等,为他们提供安全和基础保障,搭建线上服务,重点支持湖北地区1.25万户心智障碍者家庭。

项目还在贵州毕节、广西来宾、新疆克拉玛依等29个欠发达地区建立起心智障碍者家长联络站,直接服务870个生活在县域或农村的心智障碍者家庭。

关注2:农村的心智障碍者家庭面临哪些特殊挑战?

心智障碍者家长要面对的最大困境是“孤独”

“农村的心智障碍者家长要面对的最大困境是孤独,家长比孩子更孤独。”衡水乐启家园发起人、骨干志愿者张美发现了这一点。

2015年,衡水乐启家园创立,关注大龄心智障碍者的社会融合和小龄心智障碍者的康复训练。2018年开始参与“融合中国”项目的倡导活动,正式成为家长联络站。通过“线上培训+线下融合”的方式,完成了为残障家庭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触达。目前服务35个主力家庭,主要集中在衡水市区,农村家庭有5个,2个家庭属于城区周边村,还有3个家庭,分别是武邑县、枣强县和景县的农村家庭。

张美表示,家长联络站通过常态化的家长培训赋能、互助喘息及文体艺术活动,家长们首先得到了理解接纳、减轻抚养焦虑,心智障碍者也逐渐有机会走出封闭的农村环境,建立社交友谊和融合意识。对农村残障家庭而言,家长联络站的资源和资讯也给他们带来了社会层面的系统支持,让父母获得了心理和情感上的连接与安全感。

实际上,农村家庭参与活动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困难。比如距离上的困难,有家庭需要坐两小时公交车,中途需要多次倒车;经济上的困难,因残致贫在心智障碍者家庭中十分常见;心理上的困难,孩子和家长普遍自卑,与社会脱节。

家长联络站为什么能吸引农村家庭克服困难,参与到活动中来?张美分析,是因为孤独。她记得有位心智障碍者天宇参加活动时会对人学狗叫,张美到了天宇的村子,看了他的日常生活才知道,天宇没有伙伴,最多就是和小狗玩。天宇在村里上村小,村小只有两个年级,他已经循环上到第二轮了,村小两个年级只有5个学生,天宇妈妈一直陪读,为的不光是学业辅导,更多的是哄着别的孩子和天宇玩。

张美还发现,家长比孩子更加孤独。天宇大伯家的哥哥,为了不被别人说有一个心智障碍的弟弟,专门跑到5里地外的村里去上小学,平时更是会指着天宇的鼻子骂他,不让天宇去他家。天宇妈妈也从来不和村里人聊天。张美记得曾有一个农村的学生家长和老师们说起,自己在村里从来不敢和人发生争执,就怕别人会骂自己上辈子造孽才会有一个这样的孩子,活得非常卑微。

“让农村心智障碍者家庭走出来,他们收获的并不只是活动要提供的核心价值,更多的是心理支持和情感的链接。让更多的农村家庭看到希望,缩小差距,给未来更多的可能。同时农村家庭也会给家长联络站积极反馈和影响。”张美说。

关注3:儿童孤独症怎么防治?

采取早期筛查、预防和干预尤为重要

据了解,孤独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早期的神经性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我国患儿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为千分之七,儿童孤独症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目前主要治疗途径是康复训练。

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认为,对儿童孤独症采取早期筛查、预防和干预尤为重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明确要求增强儿童心理健康服务能力,提出要推进以孤独症等5类残疾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为了进一步完善儿童孤独症的服务链条,推进儿童心理保健服务网络的建设,促进儿童孤独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深入调研、系统总结的基础上,于2022年制定并印发了《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规范》。

2022年5月31日,众多爱心人士来到昆明市洛克米儿童潜能拓展中心,与这里的孤独症儿童一起,迎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图/视觉中国

王钢介绍,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委托复旦大学儿童医院牵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28家单位,开展了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综合防治策略研究。通过研究,课题组共提出了5项综合防治策略建议。

一是围绕儿童孤独症预防、筛查诊断和干预的关键环节和需求,探索形成多部门联动、跨部门协同的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我们认为这项工作绝不是卫生健康一个部门所能完成的。我想只有多部门联动的机制,才能从国家层面搭建起以儿童孤独症为代表的儿童心智障碍者和家长的支持系统,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我们各项工作的落实。”王钢说。

二是要健全各级卫生专业机构孤独症综合防治的服务体系,建立基于儿童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平台的孤独症早筛体系。

三是加强儿童孤独症专业的人才培养,加强对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早期识别的培训,提升孤独症早期筛查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四是提高儿童孤独症防治的服务能力。通过加强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临床精准医学研究与转化,实现孤独症的精准分析、精准诊断、精准治疗。

五是完善儿童孤独症患者社会支持和政策保障,建立居家服务为主,寄宿制托养、日间照料为辅的照顾服务体系。同时积极探索科学适宜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模式,促进孤独症患者就业和创业保障,提高和促进孤独症患者的社会融入度。

“此外,我们中心也在积极探索应用一些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包括虚拟现实技术,研究开发精神障碍防治的适宜技术,开发实用工具包,搭建数据资源和服务管理平台,开展应用试点和实证研究。”王钢说。

关注4:特殊需要儿童家长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

要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

特殊需要儿童的家长的职责是什么?怎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北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认知康复科科长谷长芬就此进行了分享。她认为,特需儿童的家长首先是父母,要做到保障孩子的健康、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保证孩子安全、给孩子提供早期学习的机会和有回应性的教育,“我觉得只要做到这几点,就是非常和合格的父母了。”

家长还可以是孩子的“啦啦队长”,给孩子提供鼓励,是孩子的“协作者”“领路人”。“特需儿童家长为孩子提供支持的目的,是让孩子过上常态化的生活。”谷长芬指出,特需儿童的家长不能替孩子包干所有的事,要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谷长芬表示,特需儿童的家长需要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为了更好地支持孩子,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自尊。“这里有一个顶层逻辑,就是家长要接纳孩子,只有真正接纳孩子的与众不同、接纳孩子的障碍,才能真正和孩子产生链接,有效的沟通才能产生。”

她表示,特需儿童的家长要有信念照顾好孩子。“家长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照顾好孩子、有能力改变局面。家长是特需孩子生命中最长久的陪伴者,所以一定要有能教育好孩子的信念。”谷长芬强调,家长还需要树立一个理念:特需孩子首先是孩子,其次还是孩子,最后才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他是孩子,就需要爱和陪伴,需要玩耍。儿童是一个整体,不能割裂地看待孩子和他的疾病,不能把孩子的缺陷放大。”

谷长芬认为,特需儿童的家长也一定要积极正向地看待孩子。要学会观察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和潜力所在,扬长避短。

此外,她表示,特需儿童的家长还需要学习一些亲子互动的方法,可以通过一些亲子游戏形成沟通的机会,同时上手一些基础的家庭康复训练手法,帮助孩子强化一些好的行为,形成一技之长。最后,家长还需要寻求各种资源,建立支持网络,“要学会向社会资源借力,学会用好政府的政策。”谷长芬说。

关注5:医疗系统可以为特需儿童做些什么?

要为他们提供早期诊断、评估、治疗和康复训练

针对医疗系统如何为特需家庭提供资源与信息支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主任医师贾美香认为,医疗系统要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进行早期诊断并对孩子进行评估治疗和康复训练。

“我们要从筛查和诊断做起。”贾美香以特殊需要儿童中的智力障碍儿童为例,介绍了早期儿童的筛查预警征。首先,要确认儿童对大人的发声有无反应,这能筛查孩子的听力问题,如果听力没有问题,就要考虑孩子是不是患了孤独症。其次,要观察逗孩子时,孩子是否会发音或者微笑,这能检查孩子的发音器官,如果发音器官没有问题,就要考虑孤独症。另外,孩子如果不注视人脸、不追随移动的人或物体,就要考虑孩子是否存在视力问题、听力问题和孤独症问题。最后,如果孩子俯卧位时不会抬头,就要考虑发育落后、脑瘫和孤独症问题。“其实这些早期的预警征不光筛查孤独症,也能筛查其他残疾情况。”贾美香说。

但我国医疗系统目前尚缺乏相关的专业人员。“全国儿童精神科的医生不足500人,这个缺口还是非常大的,我们一位医生可能要负责10万孩子,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启动儿科、儿保科的专业技术培训。”贾美香说。

在特殊需要儿童的评估和康复方面,贾美香表示,目前教育康复机构的数量上升很快,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供给缺口非常大。“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字来讲,全国对于孤独症训练的机构大概有6000多家,大概有几万名老师,但是师资远远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贾美香说。

“特殊需要儿童给家庭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政府层面、社会层面,以及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和专业人员,一起强强联手。”贾美香表示,其团队从2021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行业调查,针对多重障碍儿童及家长的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同时已经连续十年向政协建言献策。未来也希望能联合社会各界,为孤独症人士及家庭做出更多的贡献。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张磊 校对 薛京宁

当地时间12月5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起、30多家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参与的“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中阿媒体研讨会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成功举办。来自沙特、埃及、阿尔及利亚、巴勒斯坦、也门的政府官员、主流媒体负责人、相关机构代表与中国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等百余人,围绕新时代中国的新征程与阿拉伯国家的新机遇、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中阿媒体如何推动中阿关系朝着更好方向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和探讨。与会人士普遍认为,中共二十大擘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将为阿拉伯国家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中阿媒体加强交流合作将助力中阿关系迈上更高水平。

△“新征程的中国与世界”中阿媒体研讨会现场

中国的新征程给阿拉伯国家带来新机遇

中国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琛在主旨发言中表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要继续做团结协作的伙伴,坚持支持彼此独立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继续做发展振兴的伙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继续做安全稳定的伙伴,推动在地区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继续做文明互鉴的伙伴,为增进中阿民心相通,夯实中阿关系的民意根基贡献力量。

△中国外交部中阿合作论坛事务大使李琛

巴勒斯坦广播电视部部长兼巴勒斯坦国家电视台台长艾哈迈德·阿萨夫在主旨发言中表示,阿拉伯国家和中国有着相近的发展目标及理念,希望双方媒体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努力成为连接双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桥梁纽带,将阿中关系打造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

△巴勒斯坦广播电视部部长兼巴勒斯坦国家电视台台长艾哈迈德·阿萨夫

埃及《金字塔报》副总编塔里格·苏努提表示,阿拉伯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在过去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21年,双方贸易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大关,同比增长约37%,这得益于中国倡导的合作共赢理念与阿拉伯国家发展目标相契合。埃中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为加强阿中合作贡献了力量,相信未来阿中合作将更加紧密,包括埃及在内的阿拉伯各国也将从中国的发展成果中共享更多机遇。

△埃及《金字塔报》副总编塔里格·苏努提

阿中发展理念相近 共同促进合作共赢

也门新闻部副部长纳吉布·加拉布表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出了有别于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努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包括也门在内的阿拉伯国家可以从中国的发展经验中获得启发,阿中媒体可以加强交流互鉴、平等合作,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发展。

△也门新闻部副部长纳吉布·加拉布

沙特—中国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阿吉兰表示,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坚韧的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的“2030愿景”深度对接,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持续落地,丰富了两国合作内涵,实现了双方互利互惠,两国关系已经成为双边关系的典范。

△沙特—中国商务理事会主席穆罕默德·阿吉兰

阿尔及利亚“丝路新闻网”总编辑阿卜杜·卡迪尔·哈利勒表示,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对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响应和支持。中国的发展将为世界的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期待阿拉伯国家和中国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赢,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阿尔及利亚“丝路新闻网”总编辑阿卜杜·卡迪尔·哈利勒

沙特研究与知识交流中心执行主席阿卜杜拉·库维里特表示,中国和阿拉伯世界都希望在尊重彼此社会制度、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下推动关系发展,致力于加强经济合作,惠及双方人民,携手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

△沙特研究与知识交流中心执行主席阿卜杜拉·库维里特

中阿媒体交流合作助力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国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罗林表示,随着中阿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时代,中阿双方应加强媒体合作与交流,以实际行动推动两国关系升级。中阿媒体要共同维护多边主义、积极开展对话交流、推动务实合作与互鉴,更好拉紧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间的人文纽带,推动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

△中国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阿拉伯语主任委员、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罗林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表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民心相通,就要促进多元文化之间的价值认同。随着新时代中阿关系深入发展,中阿媒体交流也应当进一步提升层次,中阿双方媒体既要讲好各自的故事,更要超越对文化符号的简单呈现,传递故事和文化符号背后蕴含的共同价值,为中阿民心相通贡献媒体力量。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

沙特国家电视台、沙特国家通讯社、巴勒斯坦国家电视台、也门电视台等30多家阿拉伯主流媒体对研讨会进行了直播和报道。

△多家阿拉伯国家主流媒体对论坛进行报道

(总台记者 张立 穆莉 蔡静莉 李超 周宣 万泽群 孙虎)

导读

2022年,由于经济下行、疫情反复、行业下滑等多重压力叠加,传媒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挑战,部分省级广电深化改革相对滞后,经营困难成为共同问题,倍感前路迷茫。加速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成为广电主流媒体转型和破局的必然选择。领先的省级广电媒体不断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深度融合,在体制机制创新、内容生产传播、产业发展、技术创新、区域协同等方面努力开创新局面。其实践经验为广电媒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启示。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系统性重塑

 

媒体融合迈入第十个年头,省级广电媒体融合改革的思路日益清晰,积极构建新型主流媒体长效发展机制,努力推进经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整合资源向主战场进发。省级广电围绕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任务,相继出台推进深度融合的总体战略与工作机制,有效整合台内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实现了“多渠道信息来源、一个平台统一生产、多形态产品呈现、多终端同步分发”。如湖南广电集团于2022年推进湖南卫视和芒果TV双平台深度融合,刀刃向内打破超固化结构,从版权合作到人的融合,着力解决体制机制融合痛点。湖南广电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作为发展的命脉,双平台融合将打造成为更强大的“利润引擎”,辐射带动全集团、全产业高质量发展,湖南卫视重调组织架构,面向市场转型,一定意义上已实现“互联网化”,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浙江广电集团建立中国蓝TV平台,全面推进大小屏媒体深度融合,2022年进一步明确提出融合重塑、实干争先,以传播力先行推进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具有重大影响力、鲜明辨识度的新型主流媒体。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适应市场化竞争和一体化发展机制,激发内生活力动力。一是以互联网思维优化内部运行机制,改革以往中心制、频道制组织架构,推进工作室制、首席制、项目制、产品中心制等内部运行机制,赋予部门、团队或机构自主运营、资金支配等市场化运作权限。二是业务垂直细分化、组织架构扁平化,打破既有的条条框框限制,拓展发展边界,建立智能中台,推动媒资和人才的有效配置。三是推行公司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布局MCN等混合业态,孵化内部IP资源,桥接更多外部资源,探索构建以“内容生产—运营—商业变现”为基础的业务闭环。

 

推动选人用人和薪酬分配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打破编内编外身份限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采取竞争上岗、同工同酬、双向选择等方式,实现统一管理,同时拓展专业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之外的上升通道,细化评聘规范,拓宽员工晋升通道;推行全媒体融合传播综合评价,建立以岗定薪、倾斜一线的全员考核制度,积极完善“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全媒体考核体系,激发优秀人才创新创造积极性;建立优秀年轻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加强能力建设,运用业务培训、项目培育等多种方式提升业务能力水平;加大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运营等媒体融合发展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

 

二、升级自有平台,全媒体矩阵建设更加完善

 

目前,省级广电媒体将自有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构建了包括广播电视频道频率、自有客户端、网站、各类新媒体账号在内的全媒体传播矩阵,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不断扩大,传播实效提升。CTR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38家省级以上广电机构共有64款累计下载量过百万的自有App产品,在第三方平台形成超过1200个活跃头肩部账号,共生产6.1万篇爆款作品。

 

从网络传播力的多渠道建设来看,多家省级广电已提供了良好示范。湖南广电以做强自有App建设形成突出优势,位居“长视频”第一梯队的芒果TV、专注内容电商赛道的小芒App、以短视频为切入口的新闻资讯平台风芒App,构成湖南广电打造主流新媒体集团的三驾马车;四川台“四川观察”、上海台“看看新闻Knews”、山东台“闪电新闻”、浙江广电“中国蓝TV”、广东台触电新闻等以客户端为龙头构建起矩阵效应,已建立起融媒品牌全网影响力,如山东台“闪电新闻”客户端的下载量突破6000万,并在40余家聚合平台、短视频平台开通近百个账号,平台覆盖用户超4.5亿,全网年均流量达100亿+;河南广电在短视频(抖音、快手、视频号)渠道发展势头强劲,打造出@大象新闻、@河南民生频道等头部顶流账号,还构建起主持人、记者的融媒IP,积极发挥个人特色扩大影响力。

 

 

从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的提升实效来看,广电主流媒体对“做事”与“造势”的有效结合更加得心应手。广电主流媒体着力做大做强新型网络传播平台,重大主题、重点活动的全媒策划与全网传播渐成规模。把自有客户端建设作为重点的同时,在第三方平台的账号数量、发布数量及传播力影响力均保持在全网前列,叠加放大融合传播效果,“现象级”爆款融媒产品不断涌现,构建起全网一流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部分省级广电媒体还具备了全网议题设置能力、全网整合营销能力,有力推进了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并不断创新开拓商业化路径,切实增强营收能力。

 

三、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应用,“文化+科技”纵深发展

 

省级广电媒体加快科技融合进程,随着“文化+科技”双轮驱动、纵深发展,新技术新应用催生新内容涵养新业态,推动广电媒体全链条数智化再造,有效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

 

推进媒体数智化发展,为推动行业变革筑强技术底座。结合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电媒体向着智能化发展、数字化转型迈进,探索智能化的全媒体内容生产、智能交互、沉浸式体验、智能媒资管理、智能媒体综合治理等,加强数据管理运营,通过技术赋能媒体业务模式革新、重塑用户连接,从“融媒体矩阵”迈向“智媒体矩阵”,驱动更深层次的媒体融合创新与变革。部分省级媒体的数智化发展已进入实质阶段,如浙江广电研发上线“新蓝算法”,创新打造“全媒体新闻传播”“浙里直播”等数字化重点应用,加快构建数智技术研发体系,试水技术市场化运营机制。

 

面向技术前沿、贴近行业需求,打造重点实验室促进新技术研发与转化。一些省级媒体打造重点技术实验室,为内容与技术向深度融合提供支持,向新兴前沿进发。北京台打造重点实验室技术支撑平台,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应用场景建设,加速推进8K超高清视频融合传播、深度人脸视频编辑与数据加工系统等项目的技术落地和应用推广;上海台推出“智慧媒体制播应用实验室”,参与联合设立“智慧广电传播创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湖南台优化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重点实验室。

 

 

洞察先机,多家省级媒体初步布局元宇宙。部分有实力的省级广电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推动重构直播、虚拟主播、AR、XR虚拟舞台等沉浸式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描摹技术融合、场景融合、业态融合的元宇宙未来愿景。湖南广电以国家广电总局5G重点实验室和“IP化、云化、智能化”的节目生产基地为依托,推动新技术与内容创新融合,推出数字虚拟主持人“小漾”,打造基于VR的下一代泛娱乐内容社交平台“芒果幻城”,加快推进国家广电总局数字媒体生产技术与交互应用实验室(原国家广电总局5G重点实验室拟更名)建设。北京台积极探索元宇宙相关技术应用场景,拓展“时间小妮”应用领域,建设“元宇宙会客厅”。广东台精准捕捉Z世代内容喜好,建立元媒实验室,推出首个粤语虚拟偶像“悦小满”及“非遗新青年”系列数字藏品,举办“湾区这么young”云音乐会。上海台、江苏台等加快虚拟数字人、图形引擎、云渲染、全息成像、人工智能自动生成等关键技术体系建设,在数字化世界全媒体内容演进上加快探索。

 

四、融合业务边界明显拓展,发力构建多链路产业体系

 

2022年以来,省级广电持续整合内外部资源,强化垂直内容生态体系建设,用户黏性和活跃度提升,并在资讯服务、政务信息、社会民生等方面不断突破,向着“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综合服务体转型,着力拓展增量、激活变量,强化构建多链路产业体系。随着媒体产业结构调整和融媒商业模式升级,部分省级广电的融合发展业务实现明显增长。

 

一是打造差异化融媒品牌IP,深耕垂直业务,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省级广电媒体贯彻融合经营理念,探索新时代广电媒体品牌的价值重塑,通过内部创业寻找广电媒体增长的第二曲线,以融媒品牌IP汇聚资源、链接用户、连接市场,拓展多元化经营实践,激发可持续发展动能。江苏台“荔枝新闻”、吉林台“第1报道”等新闻资讯平台,北京台“北京时间”、湖北台“长江云”等全媒体服务平台,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河北台“冀有好物”、云南台“多样星球”等融媒节目,构成形态多样、特色突出的融媒品牌,聚焦用户需求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以短视频、图文、音频、直播活动、慢直播、电商、游戏、5G智慧产品等多种形态,深耕时政、民生、科技、文化、教育、财经、旅游、汽车等多样化垂直领域,加强多层次、立体化经营运作,彰显在融媒品牌IP打造和创新产品体系方面的探索实践。

 

 

二是加强融合拓展,媒体业务边界明显拓宽。省级广电媒体在满足社会公众的视听消费需求之外,还面向政、民、企等不同用户提供高品质视听内容和更加便捷的场景化服务,融媒产品和服务随着业务不断拓展朝着深度融合和广度覆盖前进。如重庆广电集团(总台)打造融媒体新闻集群、数字传媒集群、生活服务集群、智能服务集群、文旅融合集群等“8+1”集群架构,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事业产业集群。上海台举办的“2023年度SMG合作大会”,主题从往年的“广告招商”转为“合作”,昭示SMG将进一步打开媒体边界,突出全媒体、全场景、全产业生态布局和价值优势,在高度开放合作中创造更多互利共赢新机遇。除了打造基于内容创造能力的全域赋能矩阵,在多元化产业的背景下,SMG还将重点在体育赛事、文旅演艺、城市数字展示等方向寻找新赛道、新业态,结合自身产业版图进一步打开全方位合作新局面。

 

 

三是推动产业向全链路、数字化、高效益方向迈进。构建涵盖内容、产品、服务、技术和平台等全业务链的产业发展体系,挖掘数字化转型新机遇,省级广电媒体加快媒体经营转型。如浙江广电集团探索培育“浙里云购”、社区合伙人等全新项目,深化布局MCN、垂类短视频、制作服务,探路转型升级,收购上市公司唐德影视,做强易通传媒公司,建设运营国际影视中心、中国海影城等园区平台,努力健全产业链条。践行“文旅文创融合”,河南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探索多元共融的品牌化之路,成功实现融媒品牌与文旅产业的双向赋能,有效带动了河南省文化旅游消费,此外河南台系列文化IP由河南唐宫文创科技集团开发运营,致力将国潮文创打造成出彩河南的靓丽名片。湖南广电“小芒”探索内容电商的品牌升级,找准国潮电商这一贴合自身优势的细分赛道,走出差异化路线,湖南广电5G智慧电台融合5G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实现“5分钟办一家电台”,赋能全国县级融媒体中心,截至2023年1月底,已签约全国29个省(区、市)914家基层电台。

 

五、省级技术平台赋能,构建省域融媒协同发展新生态

 

根据中宣部及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和部署,全国各省市(区)均建立起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省级技术平台,着眼全省乃至全国全媒体体系建设的大格局,着力融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建设等功能于一体。在省级技术平台的合作引领下,省域媒体之间及与央级媒体、头部网络媒体平台间的空间距离缩小,推动了各级媒体的融合贯通与协同发展。放眼未来,省级技术平台将有力促进技术一体化建设,助推省域媒体规模化运营和生态化发展,促进省域媒体整体融合转型。

 

从平台基本功能来看,在省域媒体内容、平台、渠道、管理和运营等方面深度融合发挥出重要作用。全国各省级技术平台基本实现了省县联动协同策划指挥,部分省份还推进了省市县贯通;基本满足省域媒体联合报道、内容交换等宣传管理服务与媒体协作需求;提供高效内容生产工具,部分平台还采用智能化手段开发了内容智能生成、智能配音剪辑及虚拟主播、媒资智能识别和安全监管等功能;部分具备因地制宜开发新业务新产品的能力,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业务模块个性化开发、用户端定制化开发;普遍具备基础的数据分析能力,可提供大数据舆情采集分析及解决方案,传播力影响力分析,及用户管理与分析等服务。

 

各省级技术平台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党建政务、文化宣传、公共服务等方面,黑龙江、湖北等省平台贯通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打通党和人民群众信息沟通的“最后一公里”;民生服务方面,提供民生新闻信息,实现交社保、缴水电费、医疗服务等各类生活服务一网通办;业务经营方面,提供县级融媒体开放共享平台一站式解决方案,如打造包含影视节目交易板块、影视剧本服务板块等覆盖广播电影电视全产业链的内容服务,打造统一分发又兼顾区域特色的移动客户端集群等;新技术应用方面,开发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如广东技术平台媒体共享平台研究使用区块链技术,以进一步深化迭代数字版权的交易和确权功能。

 

技术平台成为撬动省域媒体融合改革的战略支点。浙江于2023年1月19日成立传播大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共同发起成立,以“国有控股+市场机制+资本加持”形式建成了统一的省级融媒体技术平台。传播大脑科技公司以省市县媒体技术一体化为着力点,创新省市县联动机制,实施智能时代“传媒+科技”发展战略。在确保省内媒体资源的有效汇聚、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国有控股公司形式可采取更加灵活的公司运营管理机制,传播大脑公司与浙江11个设区市签署地市战略合作协议,将在11市成立合资公司,共建共享、形成合力,从技术合作、运营共促、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等领域,全面推进市级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新一轮媒体融合和整体转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省级广电媒体深度融合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如体制机制改革不够深入、平台竞争力不强、人才队伍支撑不足、技术创新引领不够、经营转型滞后等。未来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抓住人才、创新、科技等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动创新,激发创新动力和内在活力,推动媒体融合进入更深层次、更高境界,推动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进入新阶段,在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执笔:王小溪)

 


 

监 制:杨明品

轮值主编:赵 捷

后期编辑:张庆男

编者按 新时代10年,党报发展的主要脉络和显著特征是媒体融合。国家推进的媒体融合政策,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党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张晓红和学生赵娜、曾紫涵在《传媒观察》2023年第1期刊文,从媒体融合进程出发,以中央、省级、地市级党报的融合转型实践为例,围绕内容深耕、渠道拓展、平台建设、经营融合、管理改革等方面展现党报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和实际成效。

新时代10年,传媒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党报作为其中的主力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探索实践,在新的传播格局中坚守主阵地,努力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取得了明显成效。新时代党报10年的发展历程,其主要脉络和显著特征就是媒体融合。10年来,从自发、零散的局部探索实验,到国家战略的整体部署和持续推进,党报融合发展逐步深入,融合体系日渐完善,其发展成果正在经受“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求的检验。10年来,党报从传统主流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转型,融合的目标、方法、手段逐步清晰,发展的成效日益显著。在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参与社会治理、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党报舆论阵地不断壮大,主流之声愈加响亮

在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时代,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既是党报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战略要求,也是壮大主流舆论的紧迫任务。随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特征的逐步显现,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日益增强,主流舆论阵地不断壮大,主流之声愈加响亮。

1.全程传播,牢牢把握时度效

近年来,党报新闻资讯的更新周期以分秒计算,抢抓时机发布权威的新闻内容,努力增强自身的传播力、公信力。

北京日报客户端坚持7×24小时不间断为用户提供即时信息、权威解读、时事分析等内容。不少党报的新媒体平台24小时更新、处理发布信息内容,并且对新闻事件进行全程记录。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期间,人民日报的人民视频联合长江日报、央视新媒体等24小时直播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所医院的建设现场。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党报发挥主流媒体优势,灵活采用“短视频+直播”的报道方式赋能政治传播效果。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广西日报推出“聚焦二十大24小时无间断AI播报”栏目,根据该报社记者形象定制AI虚拟主播“聪聪”和“康康”,不间断播报每日盛会新闻,以“新”出彩。

2.全息呈现,传播方式立体化

党报对新闻产品的呈现形式愈加多元、立体。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率先尝试了“5G+VR”全景直播的报道形式。

2020年,四川日报全媒体组建智能采编团队,通过智能机器人“大川”对新闻信息进行即时的追踪与采集,利用智能技术提取关键内容,有效简化新闻报道前期的内容搜集与整合工作。

2021年5月,浙江日报进一步探索深度报道新媒体化,推出“简印”新媒体栏目,将深度报道制作成视频、长图、漫画、H5等形式,在客户端、抖音、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渠道推送。

此外,党报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脱贫攻坚、抗疫防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主题报道不断创新,全方位奏响主旋律。

2020年疫情期间,各级党报利用多媒体平台“数说”疫情,运用动态地图、图表信息等多种数据可视化的手段,推出众多融媒体产品。

2020年1月,人民日报的人民视频开设了全国第一档网络直播节目《人民战“疫”》,联动直播平台251家,近7亿观看量,单期最高播放量2000万。

2020年3月,为感谢援鄂医疗队,湖北日报依托融媒体矩阵并结合图片、视频和H5等多种融媒体形态,推出抗击疫情融媒体产品《“琼”尽全力情暖千湖》《“荆”生今世“粤”来越好》《“晋”心尽力驰援四市》等报道,并发起微博话题“32封情书致敬英雄”,阅读量达867万。

3.全员发力,参与主体多元化

在当前先进的媒介技术生态下,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生产者,拥有传播信息的能力。在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的过程中,党报不仅要求采编人员掌握策、采、摄、编、播等全媒体能力,还积极邀请用户、企业、政府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第一时间向党报相关平台提供新闻信息线索和内容。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日报的人民视频就与全国近百家媒体、政务机构、人民拍客联动推出直播栏目“武汉时间”,该节目每期参与观看的人数超过3000万。

人民日报搭建了PUGC聚合平台,通过集纳自制、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三类内容,实现智能分发,助推短视频内容生产。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由北京日报报业集团视频编辑部主力打造的“京直播”“都视频”融媒体品牌,推出了“代表委员Vlog”“新闻我来说”“两会云访谈”等视频报道栏目,给用户带来别样体验。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党报还注重媒体联动,发挥主流媒体优势实现矩阵式传播效果。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5家地市党报联动推出“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形成强大宣传声势,体现党报集群信息交互的全员传播力量。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道期间,北京日报客户端京直播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20地·一览中国红”慢直播,全国范围内联动川观新闻、海南日报、重庆日报、长江日报等媒体,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全员传播展现祖国大江南北,一览中国红。

此外,山西日报客户端就党的二十大主题发起和参与《做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江山如此多娇》跨省联动系列报道,融媒联动扩大传播声音。

4.全效初显,实现多功能一体化

党报在深度融合发展中,不再局限于提供优质内容、发布权威信息,而是向着提供服务、助力社会治理转化。目前,党报的全媒体平台功能更加综合化,既有新闻信息传播功能,又能够为用户与企业提供诸如政务、民生、电商等各种服务,形成主流媒体“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特征,用户黏性不断增强,通过服务聚合用户,进而发挥引导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的综合价值。

近年来,党报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以全方位视角和多元化服务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2017年,上线两年多的人民日报客户端政务发布厅,吸引了2000多家党政机关入驻,积极推动各级党政机关解答群众各类诉求超过25万项。

2017年,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推出“辟谣举报平台”“网络问政”“掌上温州”等20多个融媒体平台,其用户超过千万。

2018年,党报抓住全国启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机遇,将服务延伸到基层和群众。

福州日报依托“福州新闻云平台”积极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整合新闻资源,通过“云平台”在新闻信息共享、发布平台共用、联合作战发声等方面形成合力。

内蒙古日报社以内容生产为核心,以信息服务为优先,积极搭建“草原云”融媒体平台,逐步引导全区103个旗县融媒体中心入驻,从而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湖南日报社的“新湖南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的“四川云”等,皆以“云端”形式吸纳下级区县级媒体入驻,利用“云平台”为群众提供各项政务、生活服务。此外,党报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实现品牌和流量的变现。

疫情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发起的“为鄂下单”系列公益直播带货活动累计销量达300万单,总成交金额超过2.5亿元。为有序推进复工复产,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推出云招商、云展会、云招聘、云助农、云课堂等系列“云服务”。

“全效媒体”功能的发挥,意味着用户良好的“使用与满足”,一方面实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最大化与最优化,进而产生媒体认同、政治认同与国家认同;另一方面实现用户价值转换,带来更多商业机会、流量变现及经济效益规模化。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党报以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加强国际传播,持续加强并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趋势,积极打造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和全媒体传播矩阵,努力探索平台化、节点化的新型传播模式,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努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中央级党报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地方党报的对外传播参与度正在逐渐增强,一些省级、地市级党报凭借其地缘、开放等优势,走在地方党报国际传播的前沿。

1.人民日报立体化传播矩阵初步形成

当前,全球有49.5亿人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用户超过46亿。人民日报顺势而为在国外主流社交平台开通运营账号,目前,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矩阵总粉丝近1.24亿,日均发帖超过200条。

此外,人民日报搭建自主平台,截至2021年10月底,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国际影响力逐步攀升,海外用户占比达71.2%;人民日报海外版打造的海客新闻客户端境外用户占比达50%;人民日报海外社交媒体拥有近1.24亿的粉丝量;“学习小组”“侠客岛”等微信公众号在对外传播中也备受关注,并且“侠客岛”还在尝试利用互联网的UGC模式,吸引全球用户参与到生产内容中。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化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是党报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的具体举措。

2021年,人民网在原有9个外文语种基础上,增设意大利语、斯瓦希里语和哈萨克语3个外文语种。“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多语种网站从7个语种增加到10个。人民日报依托英文客户端和人民网12个外语频道及海外网、环球网,注重运用海外社交媒体和各类平台,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10月19日,党的二十大召开期间,人民日报视频号乘势推出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2分37秒的短片概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聚焦张桂梅、祁发宝、张定宇和黄旭华,讲述“小”人物的“真”故事,以微视频诠释我党始终如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短时间内获得“10万+”的播放量与转发量。

2.地方党报依托优势重点突破

吉林日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面向东北亚区域的全媒体外宣平台。

深圳日报凭借其开放优势,以“爱深圳”英文网站、“ShenzhenDaily”APP为核心,以微信、脸书、推特为抓手,构建立体联动的对外宣传网络。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推出英文外宣媒体《丝路邮报》,以提高中国媒体在世界舆论场上的话语权。

2018年7月,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重庆国际传播中心设立了iChongqing媒体矩阵,截至2020年9月底,iChongqing总用户量突破414.8万,全平台累计获得曝光量超3.46亿人次,互动量超1121.8万人次,日均海外访问量达10000+。

此外,一些省级、地市级党报紧跟热点,扩大对外影响力。

2021年,云南象群北迁的故事被国内外广泛关注。云南日报及时跟进相关故事,依托“云快报”“云桥网”等平台,以及脸书和推特账号,采用英语、柬语、泰语、老挝语、缅甸语等语种,面向东南亚进行国际传播,吸引了超过50万网友关注,获得近万条点赞、转发和互动。在此期间,云南日报的“魅力云南”“湄公河”“吉祥”等脸书账号也因为报道云南野象迁徙受到热捧。

新疆日报致力于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讲好新疆故事,在对外传播中打造美丽新疆名片,立足报端长期开设“美丽新疆”专版,同时新媒体端多平台共振,如新疆日报官方微博推出#好山好水看新疆#的话题,“石榴云”客户端打造“宝地”“疆游”等专栏,通过短视频、Vlog等全媒体报道手段,转“他塑”为“自塑”,将美丽新疆的象征性符号建构为具象的国际化形象。

面对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传播新格局,党报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打开了新局面,取得了新成果。从“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局部试验田,到国家政策驱动下的融合发展顶层设计;从内容创新、渠道拓展,到“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的建设;从融媒体产品矩阵的构建,到现象级产品频出;从提供信息、深耕内容,到服务价值链的延伸;从传统的报业经营为主,到多元经营模式的开发;从部门“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到组织架构重建、管理制度创新……层层推进,全面开花。

(载《传媒观察》2023年1月号,原文约15000字,标题为:党报10年融合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创新实践。此为论文第三部分节选,注释从略,学术引用请参考原文。)

【作者简介】张晓红,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赵娜,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内蒙古日报社编辑

曾紫涵,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https://www.haobaiyou.com

上一篇:竞价交易规则(竞价实例)

下一篇:孵化基金寻项目(cvc产业孵化基金)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