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学习网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融资理财平台(融资理财网)

2023-05-07 00:53分类:趋势线 阅读:

截至2023年1月10日,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31万亿元,较上年12月底环比下降1.44%,环比降幅均较上年11月、12月大幅下降

 

 

文 | 《财经》记者 唐郡 实习生 王珏

编辑 | 张威 袁满

 

理财赎回正在退潮。

2023年春节前夕,理财投资者发现,2022年11月中旬以来下跌的理财产品收益开始回升。“虽然还是亏损状态,但在慢慢回血了。”一位中低风险偏好的理财投资者对《财经》记者表示,此前其持仓的某只R2(中低风险)级别银行理财本金亏损了3%。

随着理财收益回升,投资者蜂拥赎回的脚步缓了下来。中信证券测算发现,截至2023年1月10日,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7.31万亿元,较上年12月底环比下降1.44%,环比降幅均较上年11月、12月大幅下降。同时,理财净卖出债券规模出现明显下降,信用债连续7个交易日实现净买入。“赎回压力最大的阶段已经过去,债市已初步具备风险缓释基础,或将逐步修复。”中信证券称。

多位受访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理财赎回潮影响暂时消退,债市暴露出来的问题仍待关注和解决。微京科技创始人杨剑波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理财市场绝大部分债券头寸是没有进行风险对冲的,他称之为“债券市场一个结构性的软肋”。

“本轮理财赎回潮反映信用债市场存在两大问题,”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财经》记者总结,一是当前信用债市场的投资者结构较为单一和集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隐患;二是资金投资风格过于一致,也会导致信用债市场出现分层(资金集中投资部分债券),部分债券品种无法通过市场化得到充分定价。

另一方面,基本面变化给债市修复平添变数。通常而言,债券市场表现与宏观经济周期逆向变动,即在经济衰退期,债权类资产表现较好,而在经济复苏期,债权类资产表现相对较差。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优化和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市场对2023年经济复苏前景较为乐观,多家机构将中国2023年GDP增速上调至5%以上。华泰固收撰文称,当前,疫后经济复苏等核心因素仍在朝着不利于债市的方向发展,“股强于债的预期进一步强化。”

此外,债务风险亦是被高度关注的一个变量。近日,财政部部长刘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重点提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强调将进一步打破政府兜底预期,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这一政策导向,将对2023年及今后中国的债券市场,乃至整体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连续九周净卖出后,理财赎回退潮

 

“2022,无法用利息生活的一年。”一位银行理财投资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感叹,此前两年,其年度理财收益率均超过3%,而2022年亏损了0.48%。

25岁的蒋雯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她把理财当作是余额宝的另一种功能,在有了个人实习收入之后,陆陆续续购入了一只R2(中低风险)等级的纯债基金份额。该基金在支付宝上有超30万人关注,是进入平台精选的明星债基。从9月起,该基金净值持续下跌,11月以后,跌幅进一步扩大,不仅跌去了此前近3%的收益,本金也开始亏损。

进入2023年,该基金净值逐渐回升,但蒋雯至今还没回本。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蒋雯表示,打算等此次投资的理财回本以后就赎回基金存定期。

蒋雯等投资者的经历并不鲜见。2022年11月中旬,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政策边际放松,经济复苏预期造成了债市的大幅波动,短短两个交易日内,10年期国债价格下跌致收益率大幅上行14BP(基点),并在11月14日达到2.84%。债券市场回调导致理财、基金等资管产品净值大面积回撤,其中R2(中低风险)级别的产品也纷纷出现亏损,令投资者直呼不可思议。

“银行还说要加强对我们投资者的教育,难道不应该先教育教育他们自己的理财投资团队吗?”在前述社交平台的投资理财讨论群组中,理财、基金亏损成为最热门的讨论主题,投资者聚在一起痛斥理财机构管理不力。面对亏损,大部分投资者做法与蒋雯相似,只求回本后赎回。一位投资者表示,“现在谁回本我就卖谁。”

普益标准近期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银行理财规模持续上升,三季度末达到28.96亿元。受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四季度投资者集中赎回理财,银行理财规模降至年底的26.65万亿元,降幅超2万亿元。

截至2022年6月末,理财资金投向债券类资产的规模达21.58万亿元,持有信用债15.29万亿元,占全市场信用债存续总量的34.32%。理财规模下降,意味着机构必须抛售债券,资金从债券市场流出。据广发证券刘郁团队测算,自2022年11月14日起,银行理财连续九周净卖出债券。

理财赎回压力下,债券市场陷入“净值下跌——赎回——抛售债券——净值下跌”的负反馈循环,债券市场持续调整。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10年期国债利率合计上行了20BP,并在12月6日正式突破2.9%。而理财资金重仓配置的信用债调整更为惨烈,AAA信用债和AA信用债收益率上行幅度均超过60BP,衡量信用风险的信用利差显著走扩。

二级市场的下跌对一级市场融资产生了直接影响。2022年11月以来,信用债取消发行数量及规模大幅上升,“取消发行潮”突破年内新高。Wind数据显示,2022年12月,有465只债券取消发行或发行失败,规模合计超2300亿元,约为平时规模的两倍以上。

市场震荡之际,央行出手维稳。2022年12月19日至28日,央行通过14天期逆回购共计投放跨年资金7840亿元。2022年最后一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资金9750亿元。2023年春节前最后一周,央行单周净投放量高达20450亿元。

充裕的流动性背景下,理财存续规模收缩幅度有所放缓。广发证券数据显示,最近四周,银行理财净卖出额分别为1205亿元、790亿元、415亿元及395亿元,卖出规模连续三周下降。中信证券测算数据亦显示,近期信用债已连续7个交易日实现净买入,信用利差也出现收窄趋势。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投资者反馈,近期理财收益有所回升,但尚未完全弥补此前亏损。

“种种迹象均证明目前理财赎回潮风波在逐步平息。”明明表示,“随着央行释放流动性并积极稳定市场信心,许多机构也开始通过自购的方式去抚平波动,理财赎回潮对债市的影响已经开始逐步淡去。”

 

理财净值化揭开债市痼疾

 

理财赎回影响暂时退潮,但赎回潮给债券投资机构带来的震撼却远未结束。

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上,作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方之一,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负责人对2022年年末这次理财波动作出反思和讨论。

在民生理财总裁张昌林看来,理财产品期限与持仓债券久期之间的错配是导致本次债市踩踏的根本性原因。据他观察,银行理财持有债券的久期平均在两年左右,而产品期限大部分在3个月~6个月,期限错配明显,这会导致债券市场波动年化到短期限产品后会被显著放大。“比如投资者持有1个月的绝对收益为-1.2%,就会将其理解为年化下跌14%。实际上,债券市场不可能持续线性下跌,但很多投资者对此并不理解。”

张昌林认为,要避免债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就必须回归短期产品投资货币市场工具、中长期产品配置中长期资产的相对匹配模式,这样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农银理财总裁段兵提到了风险管理工具的缺乏。段兵认为,目前国内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工具主要是基于信贷体系下的风险控制、风险规避、风险承担和风险补充工具,对风险转移、风险对冲等市场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使用仍然较少,而这与机构驾驭衍生工具能力的缺乏密切相关。

对此,杨剑波认为,本次波动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理财市场绝大部分债券头寸没有进行风险对冲;其次,大部分债券投资经理也没有对冲的习惯。杨剑波称之为“债券市场一个结构性的软肋”。

“历史上,大部分固定收益的投资经理都是通过信用债加杠杆的方式取得收益。这适用于2018年之前那种信用违约率较低,还有较多资金池和非标产品混合提供给客户的时代。信用加杠杆的策略,以及资金池和非标产品的策略,几乎都不需要对冲、也不太可能对冲。因此银行理财端和资本市场的投资经理这么多年下来几乎没有对冲的经验和习惯,也没有管理市场风险的习惯。”杨剑波表示。

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完成净值化转型,大部分理财产品净值跟随债券市场价格波动。当债券价格大幅调整,理财产品净值亦出现大幅回调,令偏保守的理财投资者难以接受。

杨剑波进一步表示,大量缺乏对冲的债券头寸,指向国内债券投资机构普遍不具备债券定价能力,大多数债券投资经理对其产品标的债券采用持有到期策略。“缺乏定价能力,所以机构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对冲(风险),以及怎么去对冲。”

事实上,杨剑波表示,几乎每个机构都是“买入持有”,就意味着市场的大部分参与者的敞口都是同一个方向的。这不仅对单个机构而言不是效益最大化,还会造成巨大的系统性风险,即市场一波动,大家就一起跌。

近期,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撰文回顾此次理财赎回潮时亦直言,“这种缺乏对冲的头寸再次表明,中国市场的定价效率极低”。“大多数交易者只是沾沾自喜地与持有类似债券头寸的同行抱团取暖。因此,市场在危机之际总是耗尽流动性难以为继。”洪灏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债券投资经理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进行风险对冲理论上可行,但也高度依赖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其中存在衍生品发展不够成熟等诸多现实问题,并非说对冲就能对冲。

 

地方债务风险凸显,市场预期股强债弱

 

2023年初以来,城投债信用风险受到普遍关注和讨论。在前述理财讨论群组中,有人发布网传涉事金融机构名单,提醒理财投资者“避雷”。

华泰固收团队2023年首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认为“政策力度”和“疫情反复如新毒株”是今年债市表现超预期的最大可能原因,其次是“地方政府债务”和“理财赎回”两大因素。该团队表示,近日多地城投风险事件发酵,部分弱资质城投收益率明显走高,体现出市场对弱资质城投风险的担忧,未来如何演变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与地方财力相比,对于城投债务的监管、治理力度对于该品种的影响更大。”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监管力度较大的阶段,城投债市场容易出现一些风波。而监管力度常是逆周期的,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时力度较低,反之亦然。在这样的机制下,城投债信用风险具有一定的逆周期性。

“例如,2022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财力吃紧,城投债并没有暴露出太多的风险;与2022年相比,2018年的经济压力小很多,城投债市场中出现的风波也相应多了一些。”张旭表示,“2023年的经济态势很大概率会较2022年整体好转,但这也给城投债市场增加了些许不确定性。”

也有人从中看到了机会。

林为是供职于一家券商的债券投资经理,在他看来,部分弱资质城投债现在是相当优质的标的。“很多人没有分清城投债务和城投债,”林为数次对《财经》记者强调,城投债务可能有风险,但城投债不一定有。“城投债只占城投债务的很小一部分,如果银行贷款和非标债务展期,仅有的钱可以用于偿还债券,这其实是利好。”林为表示。

所谓城投债,指的是城投公司在交易所或者银行间发行的有价债券,这类标准化债券的规模通常比较小。而城投债务包含了城投债、银行贷款、信托融资、资管计划融资、融资租赁等所有口径的债务。据广发证券统计,截至2021年末,西南某省城投有息债务规模达到1.47万亿元。Wind城投债研究数据显示,当前该省存量城投债未偿余额为2719.2亿元。

“2023年宏观经济以及债券市场的运行均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也容易引发出一些风险。我们应在投资过程中留有一些余地,避免信用过度下沉、资金链崩得过紧。这样,即使在风险暴露时也容易妥善应对。”张旭提醒。

债市前路难明,但股市似乎已迎来曙光。2023年前三周,A股大盘上行近5%,北向资金累计流入超1000亿元。

新华基金原董事长翟晨曦认为,2023年中国是复苏走势,而海外是衰退走势,预计人民币是2023年最好的大类资产,而在中国市场资产配置的推荐顺序分别为:权益、黄金、商品和债券。

2月26日,由渤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银行”)旗下首家全资子公司——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渤银理财”)主办的银行理财发展高峰论坛在天津海河之滨拉开帷幕。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夏洪涛,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一级巡视员付志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监管局办公室主任牛建波,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戴东强,天津市财政局副局长连东青,天津市国资委副主任张蕾,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武岳,天津市河东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波,渤海银行董事长李伏安、行长屈宏志,渤银理财董事长吴思麒以及政府部门、监管机构、股东方和金融同业机构代表等200余位嘉宾出席活动。

作为该论坛的重头戏,“渤银理财”品牌在论坛期间正式发布。据介绍,渤银理财注册资本20亿元,注册地为天津,于2022年9月获批开业,标志着渤海银行在大财富管理版图上落下关键一子。

品牌正式发布 共谋理财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夏洪涛发表致辞并指出,渤银理财公司正式进行品牌发布,向资管行业注入了天津元素,为天津金融业发展注入了新鲜动力。展望未来,在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多元化、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旺盛等背景下,银行理财业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希望渤银理财公司秉持发扬为人民理财、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市场健康发展作贡献的经营理念,为天津经济金融发展做出引领性、创造性贡献!

天津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蕾发表致辞并指出,渤海银行率先成立全资理财子公司渤银理财,这是天津市法人银行首家理财子公司,是渤海银行为落实经营战略,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重点布局,是进一步丰富天津金融体系,增加金融资源总量的有力尝试,必将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我们相信,渤银理财将为天津市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天津市经济的蓬勃发展,渤银理财也将面临着无限商机,必将有着十分光明灿烂的发展前景。

天津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武岳发表致辞并指出,2022年9月渤银理财获批开业,成为在我市注册成立的首家银行理财子公司,这对于渤海银行实现资管业务有序规范发展,推动理财业务专业化运营,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实现自身创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市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健全金融服务功能,聚集金融资源、吸引金融人才,高质量建设金创区注入了新的动力。

天津市河东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周波发表致辞并指出,渤银理财品牌的成功发布,是天津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件喜事,是渤海银行贯彻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天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充分体现了渤海银行践行国家战略的政治站位,展现了津门金融国企的责任担当,必将为天津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渤海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伏安则表示,渤银理财的设立是渤海银行发展史上的大事、要事。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生动实践,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天津高质量发展的务实行动,也是渤海银行促进理财业务健康发展、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回归本源的必由之路。

据介绍,渤银理财将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打造核心竞争能力,结合产品风险等级和客户风险评级灵活调整配置策略,构建高水平、特色化的投研体系。目前,在“客户为本、创新为翼、合规为根”的经营理念下,已形成“渤泰有依、银储有道、理财有术、财收有略、为持有方、信睿有选、任达有升、汇盈有策、聚利有得”等九大产品谱系,投资范围涵盖现金管理、债券、非标、权益、衍生品等全资产领域,为客户提供全产品谱系的投资选择。

本月初首发的“财收有略系列2023年1号”便是其“财收有略”系列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中的第一只。该产品上线后,仅用86分钟全部售罄。

首只产品的火爆申购彰显出大众对渤银理财品牌的支持与信赖,这得益于其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五心服务体系”的持续建设与完善。在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风险监测、完善产品评级、提升审批标准、优化投后管理的同时,渤银理财从“安全稳健,理财更安心;专注投研,产品更用心;服务有爱,体验更暖心;便捷多元,选择更省心;诚信为本,托付更放心”五大维度,让信任化作审慎稳健的组合屏障。

财资管家转型 拓展大财富管理版图

自2007年推出首款理财产品、拉开理财业务发展序幕,经过近16年的发展,渤海银行理财业务取得长足发展。在突出的工作成果下,该行接连斩获金貔貅奖、金誉奖、介甫奖等多项行业内重要奖项,连续六年获得“金牛理财银行”奖,连续四年获得“普益标准”理财收益排名第一。截至2022年底,已累计服务近百万客户,累计为客户创造财富收益超1000亿元。

渤银理财“阳光、开放、绿色、生态、可持续”的企业文化,也正是对其母公司渤海银行“买理财 到渤海”市场口碑的又一印证。

此外,本次论坛过程中,为响应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的国家战略,渤银理财还特别创设并发布环渤海经济指数。据渤银理财总裁李玥介绍,该指数精选京津冀发展指数、ESG和低碳经济主题指数,将环渤海区域概念和低碳新经济主题,与大类资产配置技术相互融合。由此构建出环渤海绿色新经济概念的这一主题指数,希冀通过挖掘环渤海地区优质资产的投资价值助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据悉,以“渤银理财”品牌发布为起点,渤海银行也将继续围绕“最佳体验的现代财资管家”战略愿景,不断做大财富资产总量、扩大财富管理版图。渤银理财也将持续秉承母行的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监管要求,努力提升政治能力、战略能力、服务地方能力、投资研究能力、服务客户能力以及风险防控能力等“六大能力”,不断打造新时代资管品牌专业度,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勇毅笃行。

本文源自金融界资讯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21理财私房课】

一些理财顾问宣称,这类产品之所以收益高,是因为其他投资产品和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定向融资计划”是投资者和融资方直接签订协议,“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来 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ID:jjbd21)

记 者丨方海平 上海报道

编 辑丨马春园

21世纪经济报道推出【21理财私房课】,专注于个人投资理财相关的新闻报道,包括理财知识普及、理财产品和市场动态变化、理财相关政策解读。

图 / 图虫

平均收益率跌破4%。当投资者还在为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持续下跌而苦恼时,一类极具诱惑力的产品正悄然走俏市场。定向融资理财——这类早已诞生但不为人所熟知的产品,近期频繁活跃在理财市场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市场了解到,近期不少理财顾问正在大力销售此类产品。“定向融资理财”产品相比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理财、基金、信托等产品在各方面上都显现出优势:

产品形式上,为固定收益,给定预期收益率;

期限灵活,可长可短,1个月、3个月、半年、1年;

门槛也很灵活,不同产品设置不同的投资门槛,多数在5万、10万、30万不等。

最大的吸引力在收益率上。记者发现,1年期限的此类产品,很多年化收益率能超过10%,甚至更高;投资金额不同,获得的收益率也不同,金额越高适用的预期收益率就越高。

图 / 21世纪经济报道(jjbd21)

收益超10%靠什么支撑?

一位投资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理财师向他推荐了一款“非常好”的产品,为一款半年期产品,认购金额10-20万,预期年化收益为11%;认购金额20-100万,预期年化收益为12%;认购金额在100万以上的,预期年化收益为13%。产品的风控措施为应收账款质押和关联公司的无限连带责任担保。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这款产品为“定向融资理财”,底层资产是某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产品在某家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即“金交所”)登记备案。

在部分金交所平台上,还有大量的同类产品。比如大连金融资产交易所(下称“大金所”)APP上展示了5款产品,期限分别是35天、62天、90天、182天、36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6%、6.6%、7.2%-9%、8.2%-10%、8.7%-10.5%。这5款产品对资金用途的描述是:“用于受让发行人‘深圳市前海润邦商业保理有限公司’持有的保理资产收益权。”

这类在地方金交所挂牌登记的产品,一般称为“定向债务融资计划”,由于每个平台叫法不同,又称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直融工具、直融计划、定融计划等,是目前地方金交所的一个主要业务品种。

一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这类定向债务融资计划收益率之所以很高,主要因为产品的融资方(即挂牌方)自身在其他渠道,比如银行、信托、私募无法进行募资,所以融资成本更高。

一些理财顾问还宣称,这类产品之所以收益高,是因为其他投资产品和金融机构签订协议,“定向融资计划”是投资者和融资方直接签订协议,“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实际上,在金交所备案登记的此类定向融资计划,相比其他理财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在严监管下其他金融机构已不能发行类似产品。资管新规发布后,对整个资管行业进行统一监管,提出打破刚兑、产品期限匹配、一一对应、净值化管理等严格要求。

因此,以前在市场上大行其道的预期收益型固收理财、私募固收、资管计划等产品逐步退出市场,不再是资管机构的拓展方向。

“定向融资计划”合规吗?

图 / 图虫

那么,这些金交所的定向融资计划为什么可以发行,是否要遵守资管新规的要求,产品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又如何?

事实上,金交所并没有资管牌照,其业务不属于“资管新规”所统一的资管业务范畴。不过,按照资管统一监管的精神,未取得资产管理牌照的金交所,应当进行整改,停止资管这一特许金融业务。

上海瀚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海鹏认为,定向融资计划不属于资管范畴,因为作为直融类业务,一般定融产品不会形成资金沉淀,资金投向有且仅有一个,即挂牌方。

对地方金交所的清理整顿由来已久,但由于涉及金融监管和地方政府的双重监管和博弈等问题,一直“剪不断理还乱”

在2013年左右,“定向融资计划”这类产品就已诞生,长久以来并未激起波澜;2018年,市场上其他通道的资管产品遭遇严监管后,“定向融资计划”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

与此同时,监管层也对此有所反应,特别是从互联网渠道加强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对金交所的监管方向包括:禁止其从事金融业务,即不得发行、销售及代理销售、交易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负责监管的金融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向社会公众进行融资或销售金融产品;不得与互联网平台开展合作;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或一般机构向托管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

金交所业务为何仍火热?

今年1月,证监会领导在相关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各类交易所的存量风险的清理工作。根据年初的文件要求,截至目前,全国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的债权类业务存量仍达8517亿元,涉及约120万名个人投资者。对于金交所违规业务风险的化解节奏要求是:

2019年底前存量风险化解1/3;

2020年6月底前再化解1/3;

2020年底前化解完毕。

一位金交所相关业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并没有感觉到大范围清理整顿的氛围,各地金交所的业务仍开展得火热。从监管角度看,在具体执行操作中,金交所并非金融监管部门对具体业务进行检查监管;而各地方政府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又不一样,有的地方政府或考虑到当地企业融资、经济增长等各项因素,将金交所视作有用的平台。

回到“定向融资计划”产品,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金交所确实明示仅作为备案登记的平台,并未担任发行和管理人角色,也未进行推广销售,这即“直融”的含义。从投资人购买理财产品的角度看,这意味着,所有的合同签订、产品违约的处理等事务,均是直接与融资企业展开,一旦产生纠纷,也需要直接与融资人对簿公堂。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背后的风险点很明显了。买银行、信托等理财产品时,金融机构已进行过一轮风控筛选,而且很大程度上有品牌的保障。”

此外,虽然这类产品形式上合规,但背后还有更为复杂的关系和风险,请继续关注21理财私房课后续内容。

【21理财私房课】简介

【21理财私房课】是21资管旗下聚焦理财投资的栏目,专注于个人投资理财相关的新闻报道,包括理财知识普及、理财产品和市场动态变化、理财相关政策解读,沟通信息,提示风险,致力于弥合个人投资理财市场信息不对称并为投资者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21君

小伙伴们,关于21的理财私房课栏目,你有什么建议?欢迎下方留言告诉小编喔~

本期编辑 陈思

互联网金融平台“石头理财”今天向36氪独家透露,公司已获得1000万元天使轮融投资,投资方暂时不便透露。

石头理财于2015年4月初上线,平台累计交易额已达到4亿人民币。目前平台上有三款产品:“稳一稳”、“搏一搏”和“石头钱包”:

  • 稳一稳为债权类产品,目前占石头理财业务中的主要部分,背后资产包括供应链金融、公司债权和个人债权,年化收益在10-15%之间。
  • 搏一搏为浮动收益类中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包含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挂钩产品、股权投资等,其中以公募基金分为A、B类产品,A类盈利可达260%,不保本;B类盈利可达20%,保本。
  • 石头钱包为活期产品,采用基金管理模式,定向投资货币基金、现金管理以及债权转让类产品,年化收益在7%左右。

在资产端风控方面,石头理财对不同类型资产的筛选标准如下:

  • 供应链金融产品:1、公司信誉好,拥有银行授信额度;2、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运营和盈利情况良好,且具有持续盈利能力;3、公司债务比率在行业中处于合理水平;4、供应链的标的产品为标准品,流动性较强。
  • 个人债权:1、个人有稳定的日常收入;2、名下资产价值大幅高于借款金额; 3、能提供流动性强且保值高的资产作为抵押、质押或担保;4、无严重不良信用记录。
  • 公司债权:1、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运营和盈利情况良好,且具有持续盈利能力; 2、公司债务比率在行业中处于合理水平;3、公司不存在逾期的银行贷款;4、法定代表人信用记录良好。
  • 权益类产品:选择行业排名靠前、收益稳定且过往3个月收益率与6个月收益率均超越市场同类的产品。

石头理财上有固定收益的P2P债权产品、浮动收益的股权产品和将各种类型资产打包形成的活期产品,可以说是囊括了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常见的几种理财产品类型,也算在理财端给用户提供了更多选择。

石头理财目前正在寻求A轮融资。

理财应用这个同质化严重的市场还能有什么新玩法呢?欢迎在下面评论或者写信到dingyingtong#36kr.com和我讨论。

可爱的创业者,如果你或你的朋友的项目希望被36氪报道的话,请狠戳这里。

原创文章,作者:女王丁丁

https://www.haobaiyou.com

上一篇:农业股午后逆势上涨(农业股票近期走势)

下一篇:bossco泵(bossco名字)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