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股票学习网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炒股入门知识 - - 股票学习网!

电信业重组最新消息(产业重组)

2023-05-07 06:05分类:股指期货 阅读:

每经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梁枭

中国电信是三大运营商中资历最老的运营商,公司见证了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2021年8月20日,中国电信(SH601728)成功登陆A股。

如今,传统通信业务红利期逐渐消退,中国电信积极尝试合作,参与设立中国铁塔,将自身的移动通信、产业数字化等业务与其深度绑定;并通过共建共享的方式与中国联通共用一张5G接入网,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5G SA网络规模商用。

合作之外,创新业务探索之际,中国电信凭借多年累积的业务条线及经验,覆盖至乡镇的子公司和知名度快速入局云计算,拿到“国云”入场券的同时,天翼云收入也实现翻倍增长,未来或将进一步改变云市场的竞争格局。

资历最老运营商,多次重组后奠定国内通信格局

中国电信是三大运营商中资历最老的企业。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信基础设施陈旧,全国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仅31万门。最近四十年,随着市场需求提升,通信业进入发展快车通道。

1995年,隶属于中国邮电部的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电信前身)进行了法人登记;三年后,邮政、电信分营,中国电信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

2000年,以原邮电系统移动通信与固定通信业务分营后的全国固定网络及相关资产为基础组建的特大型国有通信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01年,中国电信再次重组,进行南北分拆。次年8月23日,原信息产业部同意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中国境内设立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注入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四省(直辖市)电信公司的电信业务资产,并于同年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中国电信就此迈入大众视野。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资料图)

最终为三大运营商现今格局定调的调整发生在2008年。2008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中国电信业重组公告,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同时并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而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开启了运营商高度集中、三分天下的局面。

2021年,中国电信“回A”上市。当年8月20日,中国电信登陆上交所主板,发行价4.53元/股。

租赁中国铁塔设备,与联通共建共享一张5G接入网

回顾中国电信发展历程,公司和通信行业一起,从2G到3G,再到4G、5G,跨过技术更迭的长河。在两个关键节点,中国联通(SH600050)和中国电信的合作值得一提。

首先是与中国铁塔(HK00788)的“相知”和羁绊。2014年7月,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运营公司及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中国通信设施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铁塔)。

2015年,中国电信完成向中国铁塔出售通信铁塔及相关资产;2016年及2018年,中国电信与中国铁塔分别签署了商务定价协议及其补充协议,确定了租赁中国铁塔的通信铁塔和相关资产的定价和相关安排。中国电信的移动通信、产业数字化等业务开展将持续依赖与中国铁塔的租赁安排。

另一项至关重要的合作,是在进入5G时代时与中国联通的碰撞。

2019年9月9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划定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共同建设和运营一张5G接入网络。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共享5G频率资源,5G核心网络各自建设、运营和维护;双方共同确保5G网络共建共享区域内的网络规划、建设、维护及服务标准统一,保证同等的服务水平。

此外,全区域内的5G基站建设的时间、范围及站址,设备的选择及维护供货商的委任,均需由双方协商并达成一致同意。在共同经营下,双方的业务和品牌保持独立经营,用户归各公司所属。双方用户所产生的收入各自确认,成本和费用各自承担,同时双方建造的资产和相关负债各自确认和承担。2020年,中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5G SA网络规模商用。

云业务成抢手货,拿到“国云”入场券

近年来,随着国内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的提升,移动、宽带用户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用户增长空间逐步缩小,开始进入存量市场。这也意味着,传统通信业务可能很难再有新增机会。

以最基础的移动电话为例,根据工信部统计公报,全国移动电话用户2018年净增1.49亿户,2019年净增3525万户,2020年净减728万户,净增规模逐年大幅下降,2020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对运营商来说,找寻新的业绩增长点迫在眉睫。

新一轮抢占市场的过程中,中国电信的老牌业务天翼云再次迎来发展机遇。2022年7月,由中国电信牵头,中国电子等中央企业参与打造的“国资监管云”项目正式上线。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企业“上云”已是大势所趋。IDC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下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已达到151.3亿美元。

中国电信和国云的“牵手”早有信号。今年7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时提到,中国电信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组建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彼时就有通讯运营商政务云业务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运营商原本主打的管道集成、基础设施建设类的业务已经逐渐饱和;但同时,多年累积的业务条线使其在销售层面已覆盖到乡镇一级,子公司分布广的属性在入局云计算时有天然优势。

尽管从“玩家”数量来看,中国云计算市场还是以头部互联网企业为主,但对中国电信来说,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就已足够“惊喜”。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电信全面实施“云改数转”战略,加强云中台建设,强化天翼云差异化竞争优势,推进垂直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公司产业数字化收入达856.32亿元,同比增长16.5%,天翼云收入也继续保持翻番。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朱万平 摄(资料图)

每日经济新闻

新一轮“国改潮”,已实锤“重组”的6家央企,能否诞生下个“中航电测”?

国企改革,一直都是隐藏在大A的一条暗线。

央企/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企业,始终在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央企/国企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促进国内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在央企/国企改革方式中,收购、兼并和重组是当前央企/国企增强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最主要方式。

对于在A股上市的央企/国企,无论是收购,还是兼并重组,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一场盛宴。就比如前段时间的中航电测,发布与成飞集团重组预案后,市值一口气狂飙了五六倍。

随着“央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收官,新一轮“国改潮”启动在即。

实际上,近年来“央企/国企改革”这条暗线,就一直备受关注。近两年,很多大牛股,都是央企或地方国企。比如,去年的宝塔实业贵绳股份贵广网络,今年的中国软件中国电信中航电测浪潮信息等。

在“央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收官后,新一轮“国改潮”启动之时,“央企/国企改革”这条暗线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特此整理了2023年以来,发布重组预案的6家央企,它们中会诞生下个“中航电测”吗!一起拭目以待吧!

第一家:中国交建

近期,公司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参与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暨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重组上市的议案》和《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重组上市方案的议案》。完成重组后,中国交建将持有祁连山水泥85%股权。

第二家:昊华科技

国资委控股的新材料平台型企业,近期发布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购买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52.81%股权、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47.19%股权。中化蓝天是国内氟化工巨头,产品总数达百余种,几乎涵盖整个氟化工产业链。

第三家:中直股份

国内军民用直升机唯一上市公司,近期公司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向中航科工和航空工业集团收购两家合计持有的昌飞集团、哈飞集团100%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昌飞集团、哈飞集团成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第四家:长信科技

国内ITO导电玻璃龙头,全球最大的ITO导电玻璃制造商。近期公司披露了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收购芜湖长信新型显示器件有限公司43.86%股权。此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直接和间接控制长信新显100.00%股权。

第五家:路畅科技

国内车载导航龙头企业,主营汽车信息化、智能化及智能出行相关产品。近期公司发布重大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购买湖南中联重科智能高空作业机械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增加高空作业平台业务。

第六家:国旅联合

江西国资委控股的旅行综合服务企业。近期公司发布重大重组预案,拟发行股份购买南昌新旅樾怡酒店、江旅集团文旅科技等5家公司100%股权,以及江旅集团航空产业有限公司47.5%股权,打造文旅消费综合业态。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接下来是产业深度地、大规模重组的五年。”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在施耐德电气2021创新峰会上表示,未来五年中国经济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产业调整和企业重组,所以要关注创新、关注经济安全、关注绿色发展。

李稻葵建议,企业要关注三件事:碳达峰、碳中和对产业的重塑,管理好现金,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

李稻葵还指出,应尽快探索人口老龄化、区域经济南重北轻、教育和医疗等重要问题的解决机制。

三个挑战带来的格局性变化

未来5到10年,中国经济会遇到哪些挑战?李稻葵认为,有三个挑战需要高度关注,这三个挑战也会带来格局性变化。

第一个挑战,中国在经济转型和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如何与世界经济加强交流,除了技术和人才的交流,还应该加强人文层面的交流。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具有很大潜力,目前在人才和技术层面出现了来自外部的压力,如何化解和引导这样的国际情绪,这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十分重要。

第二个挑战,在经历十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之后,中国经济需要进行深入调整,但是对为了应对危机或者突发情况而采取的非常规政策操作,要有充分的认识并且做好政策回归的准备。

李稻葵举例,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是中国经济宏观政策的一个重要节点,为了刺激经济出台了4万亿计划,此外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宏观政策也侧重于“六保六稳”,但是这些政策最终要回归正常化,经济需要休养生息。应对冲击的短期刺激所带来的一个典型问题就是债务,现在企业负债率较高,地方政府债务也处于高位,所以宏观政策的下一步重点是如何化解这些风险。

“不进行债务重组,中国经济将会遇到阻力。”李稻葵说。

第三个挑战,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也逐步凸显出来,缓解这些问题和矛盾需要时间,但也需要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办法,就是找到重大问题的解决机制。

李稻葵认为,当前有三个社会问题需要尽快找到解决机制。

第一个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中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中国18岁至60岁的劳动力人口已经在2015年达到峰值。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绝对数下降,这是一个大趋势,不可能逆转,但是要有一个应对的机制。

应对人口老龄化,李稻葵认为主要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提高生育率,补贴生育妇女的生育成本;另一个是实行弹性退休,提高延迟退休人员的退休待遇。

李稻葵表示,提高生育率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帮助那些有意愿生孩子的女性,尤其是职业女性,减轻生儿育女的成本,很多职业女性担心生孩子影响工作而推迟或者不要孩子。

李稻葵还指出,要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除了要解决生育问题之外,还要考量延迟退休的问题。目前的退休年龄是女性职工55岁、男性职工60岁,但随着人口的整体健康状况上升,要为那些身体好并且愿意继续工作的职工提供一套弹性退休制度。

第二个社会矛盾是经济的“南重北轻”,南方经济相对活跃,人口从北方流出,包括东北地区。要遏制住人口流出地区经济过快下滑的趋势,必须要扶持地区的相应产业,帮助这些地区吸引符合长期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产业,比如东北的装备制造业还是有发展潜力的,这个问题要在未来五年之内解决,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第三个社会矛盾是教育和医疗,这方面老百姓意见较多,比如医疗方面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教育方面的补习班遍地开花等问题,这也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必须要不断改革,持续增加对教育、医疗的投入。

“十四五”规划里的三个重要理念

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设定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20项主要指标,还明确了包括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在内的若干重大举措和重大部署。与以上一个五年规划相比,“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主要指标的诸多新变化,释放出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信号。

“‘十四五’规划里有三个理念是最具有冲击性的,请大家一定关注,这三个理念会很快影响到我们的企业和经济。”李稻葵说。

李稻葵在“十四五”规划中找到的三个最具冲击性的理念分别是:创新、经济安全和绿色发展。

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将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并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强调创新,就是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李稻葵表示,技术进步有两类,一类叫做从无到有,就是一开始并不知道技术路径和商业模式是什么,需要企业试错探索,这类创新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市场有需求就最终会出现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还有一类创新是要解决卡脖子的问题,这类创新也是“十四五”规划所特别强调的、需要集中力量去攻克的难关,因为没有了核心技术,中国的经济升级就会受阻,创新就是要为了解决卡脖子问题。

“十四五”规划中第二个需要关注的理念就是经济安全,专门提到发展要跟安全统筹起来,2018年的贸易摩擦升级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都在提醒经济安全的重要性。李稻葵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安全需要注意:第一是粮食安全,要进一步提高粮食的储备能力和生产能力;第二个安全是能源安全,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至关重要,中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超过了70%,而且石油的运输线非常长,且高度依赖海运,具有较大的敏感性和脆弱性。规划中就提出加强能源的保障能力,包括原油储备、天然气储备。

“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绿色发展,包括发展低碳经济。为什么要把低碳发展、绿色发展提到如此之高的地位?李稻葵的理解是,中国经济不仅仅是要自己发展,也要承担起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中国要获得全世界的尊重,那么减碳问题就不能避而不谈,中国做出了碳达峰和碳减排的承诺,也会更好地与世界经济接轨,推行绿色发展理念,与更多国家展开合作。

给企业的建议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给经济格局带来了巨大变化,“十四五”规划给定了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中国经济未来五到十年会有怎样的发展特征?

李稻葵表示,中国经济未来将呈现六个新特征。

第一个特征,未来五年是一个重要的调整期,经济增速会下降到5.0%~5.5%。

但未来五年经济走势可能是U型的,先下降然后调整到位,到“十五五”规划,也就是2025至2030年,经济增长速度还可能进一步回升。

第二个特征,产业深度地、大规模地重组的五年。经济增速一下降,市场会受到影响,同时有很多产业的产能过剩还是比较严重,所以要创新、要发展、要绿色,这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产业调整,很多企业会退出,会被其他企业兼并重组。

第三个特征,未来五年科技会深入到各个产业里面,改变产业形态。

第四个特征,绿色产业进一步发展。

第五个特征,能源储备、能源管理将成为重要行业。

第六个特征,未来五年会看到国家之间签订更多的对外投资贸易开放协定。

李稻葵还表示,未来五年的金融也将呈现六个新特点:第一,围绕创新的各种金融生态将会更加活跃和健全,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会进一步涌现;第二,债务重组将是重中之重,未来五年将会持续出现公司破产、债务违约的情况,债务资产管理公司也会涌现出来;第三,长期债务增加,绿色减碳、绿色基础设施需要融资,有些项目的投资周期会长达20-30年,需要更长期的融资方式;第四,政府债务更加透明,可以考虑将地方债务并入到国债,由财政担保,在二级市场上交易,帮助中国经济轻装上阵;第五,美元处于升值态势,美国通货膨胀已经开始上升了,但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并不是很大,虽然进口原材料持续上涨,但整体国内产能还是相对过剩,PPI向CPI传递的压力并不大;第六,广义的数字货币将会出现,所有的交易都会留存痕迹,不仅未来现金流是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而且也会形成高效透明的监管新模式,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060碳中和”是中国首次提出明确的减排目标,表明中国经济将开启长期的低碳转型模式。这一目标不仅能驱动中国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还将通过全球产业链的深度协作,在全球范围发挥更广泛的影响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良好示范。

此次施耐德电气2021创新峰会也高度聚焦“碳中和”目标,多方观点共同指出,这一目标对于各行业和企业来说都是一次“大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其挑战在于,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分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及格线”,这对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的企业产生了“硬性”的转型驱动力,企业开始直面低碳转型和业务发展的双重压力。

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且转型时间有限,企业自身必须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此外,由于碳中和是全国乃至全球的目标,企业也会面临来自供应链方面的压力。

企业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新的变化?李稻葵提醒,企业需要关注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就是减碳,减碳在“十四五”规划被重点提出来,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关政策在“十四五”期间还会陆续出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也是产业重塑的过程。

第二件事是要管理好企业的资金。从宏观政策来看,经济需要休养生息,从债务水平来看会出现重组,有企业需要离场,金融方面要防范债务违约风险,所以企业重新梳理资金链,要留出资金余量,不要发生企业不错、产品很好、市场很好、成本很低,但是由于没有及时做债务调整,最终流动性出现问题。

第三件事是一定要抓住科技创新的机遇,创新是“十四五”规划的首要任务。对于科技创新,企业往往认为降低成本、改造流程就是创新,创新的第一要义是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来找到发展的新思路,尤其是在当今的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要积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从组织管理、人员能力、业务运营和生态圈融入等层次全面转型,打通软硬件壁垒,寻找新伙伴,探索新场景,形成新业态,创造新价值。以施耐德电气在185年的历程中不断转型为例:从100年多前的钢铁工业巨头,转向电力与控制领域,随后进入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如今成为数字化转型领导者,正是打开发展思路,抓住了每个阶段科技创新的机遇。

每经记者:王晶 每经编辑:陈俊杰

12月21日下午,国务院国资委网站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划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对于重组的意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电话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宝武已经成为国内钢铁企业的龙头,重组后,将提高行业集中度,解决行业存在的散、乱、小的问题,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这是积极正面的。并且中国宝武近年来频繁的重组兼并,更多的发挥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属性,此次双方重组,也符合中国宝武的功能定位。

两家央企重磅重组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由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而成,于2016年12月1日揭牌成立。中国宝武这艘“钢铁航母”在启航伊始就提出,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将依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逐渐向“管资本”转型,在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化公司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等方面深化改革。

而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集团”)则是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中钢集团主要从事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是一家为冶金工业提供资源、科技、装备集成服务,集矿产资源、工程装备、科技新材、贸易物流、投资服务为一体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据新华社消息,2020年10月,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干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资委决定,由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对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托管。

当时,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一是成立中钢集团管理委员会,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任主任,全面负责托管期间各项工作;二是抓紧制定托管实施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托管任务落实落地;三是加强分析研判,保障中钢集团生产经营稳定;四是深化中钢集团内部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动力。

会上,中国宝武和中钢集团主要负责同志表示,将坚决贯彻落实国资委部署要求,统一思想,同心协力,确保托管工作稳妥有序开展、各项改革举措加快实施,推动中钢集团改革脱困取得实效。

往产业链上游延伸

近年来,中国宝武开启了兼并重组的步伐。2019年9月,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2020年8月,中国宝武与太钢实施联合重组;2020年10月,中国宝武托管中钢集团;2020年12月,中国宝武成为重庆钢铁实际控制人 ;2022年4月,新余钢铁表示,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已与中国宝武签署协议,前者将向中国宝武无偿划转新余钢铁集团51%股权。上述股权划转完成后,江西国控仍将持有新余钢铁集团49%的股权,中国宝武则成为新余钢铁集团的控股股东。

2020年,中国宝武的钢产量达到1.15亿吨,实现“亿吨宝武”的历史性跨越,问鼎全球钢企之冠。在2022年《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宝武首次跻身前五十强,排名第44位,继续位居全球钢铁企业首位。

2021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高达9722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宝武旗下还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宝钢股份(SH600019,股价5.69元,市值1267亿元)、马钢股份(SH600808,股价2.8元,市值217.7亿元)、太钢不锈(SZ 000825,股价4.43元,市值254亿元)、八一钢铁(SH 600581,股价4.06元,市值63.08亿元)、重庆钢铁(SH601005,股价1.59元,市值141.8亿元)等。

2022年6月,经国务院国资委专项评估,中国宝武由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标志着基本完成从产业集团向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成功转型。

从产业链上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中国宝武重组主要涵盖同行业的钢铁制造,而中钢集团主业为钢铁上游的冶金矿产资源等,实施重组后,能为中国宝武带来哪些新的发展动力呢?对此,吴刚梁表示,从重组来看,中国宝武开始往产业链上游延伸,这体现国企改革过程中大企业发挥的‘供应链链长’的作用,也是加快补链、固链、强链、延链的尝试。

每日经济新闻

https://www.haobaiyou.com

上一篇:双重边际效应的原因(双重边际效应模式)

下一篇:601336(股票行情)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